敬谒桥山大典昭,旋舆蠲吉祀寅朝。
提封于昔更无北,望秩而今溯有姚。
庙古百王虔盛享,神庥亿载佑全辽。
高低黍稻盈豳野,岁岁颙祈风雨调。
敬谒桥山大典昭,旋舆蠲吉祀寅朝。
提封于昔更无北,望秩而今溯有姚。
庙古百王虔盛享,神庥亿载佑全辽。
高低黍稻盈豳野,岁岁颙祈风雨调。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祭北镇医巫闾山》,通过诗文表达了对北镇医巫闾山的祭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对古代帝王祭祀礼仪的尊重与追溯,以及对神灵庇佑的期待。
首句“敬谒桥山大典昭”,开篇即以庄重之态,表达对祭祀活动的尊敬与重视,桥山作为古代帝王陵寝之地,此处暗指对先祖的追思与敬仰。接下来“旋舆蠲吉祀寅朝”则描绘了祭祀时的仪式感,旋舆表示祭祀队伍的行进,蠲吉则是选择吉日进行祭祀,寅朝则强调了时间的精确与重要性。
“提封于昔更无北,望秩而今溯有姚”两句,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古代帝王祭祀制度的追溯与崇敬,同时也暗示了对当前祭祀活动的重视。其中,“提封”指古代帝王的疆域,“姚”则指向传说中的黄帝,这里借指古代帝王,强调了祭祀活动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庙古百王虔盛享,神庥亿载佑全辽”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庙宇古老,历代帝王都以虔诚之心享受祭祀,神灵的庇佑将延续千秋万代,保佑辽阔的土地。这不仅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依赖,也蕴含了对国家安定、人民福祉的深深祝愿。
最后,“高低黍稻盈豳野,岁岁颙祈风雨调”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农业丰收、风调雨顺的期盼,这是古代社会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愿望之一。通过描绘丰饶的田野景象,寄托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祭祀活动的描述,融合了历史、文化、宗教与自然的元素,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祭祀诗。
燮调能十雨,具训微三风。
希圣如颜子,何时笑叔通。
明经徒为利,秽史不能公。
落落经纶腹,悠悠锦绣胸。
茶烟禅榻上,花蕊酒杯中。
皇览方佳少,青衫已秃翁。
凄凉语棐话,寂寞教咸忠。
青嶂鹤仙返,白杨鸦夜讧。
庭前双桂树,堂上六经丰。
皇帝春秋盛,车书夷夏同。
移忠聊士诺,独善未妨穷。
一年景让秋光奇,山水秋来皆有姿。
君于何处相人物,谁为盗蹠谁伯夷。
伯夷海滨待时清,秋空无云正清时。
相人不若相时好,相时而动谈笑麾。
笑杀冯道五季时,兴亡不喜而不悲。
相师试相冯道相,视国传舍如弈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