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谢君直赠李相士》
《次韵谢君直赠李相士》全文
宋 / 许月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一年景让秋光奇,山水秋来皆有姿。

君于何处相人物,谁为盗蹠谁伯夷。

伯夷海滨待时清,秋空无云正清时。

相人不若相时好,相时而动谈笑麾。

笑杀冯道五季时,兴亡不喜而不悲。

相师试相冯道相,视国传舍如弈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xièjūnzhízèngxiāngshì
sòng / yuèqīng

niánjǐngràngqiūguāngshānshuǐqiūláijiēyǒu姿

jūnchùxiāngrénshuíwèidàozhízhǔnbǎi

bǎihǎibīndàishíqīngqiūkōngyúnzhèngqīngshí

xiāngrénruòxiāngshíhǎoxiāngshíérdòngtánxiàohuī

xiàoshāféngdàoshíxīngwángérbēi

xiāngshīshìxiāngféngdàoxiāngshìguóchuánsh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许月卿所作,名为《次韵谢君直赠李相士》。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一年景让秋光奇”一句,设定了一种特定的季节氛围,秋光之所以“奇”,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自然循环,而是诗人情感寄托的一个载体。接下来的“山水秋来皆有姿”,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境,表明无论是山还是水,在秋天都有其独特的美。

“君于何处相人物,谁为盗蹠谁伯夷”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盗蹠”和“伯夷”,通常被解读为古代的贤良之辈,或许是诗人心中理想的人物形象。通过提问,诗人表达了他希望找到那些品德高尚、能够与自己相互砥砺的朋友。

“伯夷海滨待时清,秋空无云正清时”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等待和宁静之境。伯夷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心中的那种理想人物,而“海滨”则给人以广阔与孤寂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中,“待时清”,意味着期待一个纯净的时代或是内心世界的澄明。

“相人不若相时好,相时而动谈笑麾”两句,是诗人对友情和时代的进一步感慨。“相人”即观察、评判他人,而“相时”则是观察、把握时机。这里诗人认为,与其去评价别人,不如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并在这样的时刻中与朋友共享欢乐。

最后,“笑杀冯道五季时,兴亡不喜而不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超然态度。这里的“冯道”,是唐末宋初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在此被用来象征一种超越世事的智慧。而“五季时”则是指古代的一种历法,含有时间流转、历史更迭之意。诗人以笑声回应这种历史变迁,不为之喜,也不为之悲,体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超然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作者介绍

许月卿
朝代:宋

(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猜你喜欢

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

三顾先生得麟笔,付嘱遗经谁第一。
独将麟髓饭澹翁,项家阿英亦其乙。
澹翁孤忠贯两仪,阿英卓行彻九扉。
旌门一日插天半,却把此笔傅阿宜。
阿宜阿囝续弓冶,卢溪书院声无价。
不论当家与外人,不日天池看浑化。

(0)

寄题彭泽王尉廨舍二境·读书岩

不遇黄山谷,那传石橘林。
岩欺小孤顶,影落大江心。
试听秋虫语,如闻夜诵音。
梅仙癖嗜古,此外更幽寻。

(0)

寄题彭泽王尉廨舍二境·潜玉洞

人道书岩好,谁知石洞奇。
外缯一径尽,中忽万峰欹。
窍石天成屋,泓泉鬼斸池。
弘中远孙子,宴喜又添诗。

(0)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成蹊亭

红雨未随风,白雪忽满枝。
秪今正月尾,政是断肠时。

(0)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

万顷平湖石琢成。
尚存越垒对吴城。
如何豪杰于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
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
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
不閞白眼视青云,四海如今几苦人?
渭水传岩看後代,东坡太白即前身。
整齐宇宙徐挥手,默缀湖山别是春。
解遣双鱼传七字,遥知掉脱小乌巾。

(0)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特秀亭

秋月弄长江,平地点远岫。
赞府诗句中,字字江山秀。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