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似尘起,曙色忽成昏。
绿树杳无迹,青山不在门。
着人衣渐湿,蔽野豹深蹲。
还喜清飙发,天开放晓暾。
阴阴似尘起,曙色忽成昏。
绿树杳无迹,青山不在门。
着人衣渐湿,蔽野豹深蹲。
还喜清飙发,天开放晓暾。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雾》描绘了一幅清晨雾气弥漫的景象。首句“阴阴似尘起”形象地写出雾气浓厚,如同尘埃般弥漫在空气中,光线被遮蔽,使得天色瞬间变得昏暗。“绿树杳无迹,青山不在门”进一步渲染了雾的浓重,连绿色的树木和远处的青山都隐没其中,难以辨识。雾气湿重,沾湿了行人的衣物,“着人衣渐湿”,而深藏于雾中的豹子则更显其神秘与危险。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阴霾之中,他笔锋一转,“还喜清飙发,天开放晓暾。”当一阵清风拂过,雾气开始消散,天空逐渐露出曙光,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到来。整首诗通过雾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气象的转换,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清新明亮未来的期待。
老子人间自在身,插梅不惜损乌巾。
春回积雪层冰里,香动荒山野水滨。
带月一枝低弄影,背风千片远随人。
石家楼上贪吹笛,肯放朝朝玉树新。
瑞气笼清晓。卷珠帘、次第笙歌,一时齐奏。
无限神仙离蓬岛。凤驾鸾车初到。
见拥个、仙娥窈窕。玉佩玎珰风缥缈。
望娇姿、一似垂杨袅。天上有,世间少。
刘郎正是当年少。更那堪、天教付与,最多才貌。
玉树琼枝相映耀。谁与安排忒好。
有多少、风流欢笑。直待来春成名了。
马如龙、绿绶欺芳草。同富贵,又偕老。
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
祇应闲过商颜老,独自吹箫月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