绤衣才换。不觉凉秋半。摇落梧桐三四片。
依旧绿阴庭院。月光初上林梢。骤惊风雨萧寥。
秉烛元非游宴,未嫌负却良宵。
绤衣才换。不觉凉秋半。摇落梧桐三四片。
依旧绿阴庭院。月光初上林梢。骤惊风雨萧寥。
秉烛元非游宴,未嫌负却良宵。
这首《清平乐·中秋夜即事》是汪东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所作,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情景。词人穿着粗布衣服,感受到季节的转换,凉意渐浓,但并未察觉已过半秋。他注意到院中梧桐树开始落叶,尽管如此,绿色的庭院依然保持着生机。月光初升,照亮了林梢,然而此时的氛围却因风雨突至而显得萧瑟。
词人手执烛火,并非为了游玩或宴饮,反而觉得辜负了这美好的夜晚。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况味的感慨,以及对宁静夜晚的珍视。
靡靡流光,凄凄风露,小园草木初凋。
杳然尘影,爽气界天高。
爱此佳名重九,随宜对、秋菊持醪。
登临处,哀蝉断响,燕雁度云霄。闲谣。
情缅邈,相寻万化,人世徒劳。
念胸中百虑,何物能消。
欲致颓龄不老,和金茎、一醉陶陶。
君休问,千年事往,聊与永今朝。
正百花堂下,山雨楼前,粲然梅柳。
和气回春,滟一尊芳酒。
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天上遐龄,人间独乐,古来稀有。
壮日题桥,儿时击瓮,名遂功成,自然长久。
琳馆偷闲,约赤城为友。
紫诏重颁,黄扉稳步,好试调羹手。
九世鸡窠,千秋麟阁,玉颜依旧。
喜连宵、四郊春雨。纷纷一阵红去。
东君不爱闲桃李,春色尚馀分数。云影住。
任绣勒香轮,且阻寻芳路。农家相语。
渐南亩浮青,西江涨绿,芳沼点萍絮。
西成事,端的今年不误。从他蝶恨蜂妒。
莺啼也怨春多雨,不解与春分诉。新燕舞。
犹记得、雕梁旧日空巢土。天涯劳苦。
望故国江山,东风吹泪,渺渺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