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刹存真意,崇台表大因。
中藏般若偈,外护赤城神。
花雨长霏昼,松风自扫尘。
愧心同范宁,莲社阻相亲。
建刹存真意,崇台表大因。
中藏般若偈,外护赤城神。
花雨长霏昼,松风自扫尘。
愧心同范宁,莲社阻相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概所作的《送梵才大师归天台》。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梵才大师的敬仰与送别之情。"建刹存真意,崇台表大因",赞美佛塔的建立蕴含着佛法的真理和崇高的意图,体现了佛教的精神内涵。"中藏般若偈,外护赤城神",进一步描绘了佛塔内的智慧教诲和守护神灵,显示了佛法的深邃与神圣。"花雨长霏昼,松风自扫尘",以自然景象烘托出宁静的修行环境,象征着梵才大师的清修生活。最后,"愧心同范宁,莲社阻相亲",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心,因为自己未能像范宁那样亲近佛学社团,与大师共修,流露出对大师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追随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火云嵯峨如叠嶂,百病攻衰非一状。
低檐小屋桑竹村,忽辱君来问亡恙。
蹶然揽衣起闯门,裹饭仍烦远相饷。
岁饥野外无供给,羞涩馀粮不盈盎。
我守此穷三十年,尚恐死前无力量。
君诚不以老弃予,苦语见规宜勿让。
苍烟屯不散,疋素横郊原。
雨细不湿衣,著水始见痕。
踌躇意自佳,未遽掩衡门。
一一送归鸦,枫林犹未昏。
念昔寿州归,绍兴初纪元。
阖门过百口,一身今独存。
不死实有命,送老三家村。
躬耕幸得食,万事不足论。
东吴秋令迟,得雨亦良悦。
中庭有流萤,烈风吹不灭。
披衣起坐久,鼓角参差发。
西成虽作劳,农事亦渐歇。
老怯岁律残,俯仰忽九月。
蟋蟀鸣壁间,愧汝知时节。
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
渠魁赫赫起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
危难继作如崩涛,王朝荒秽谁复薅。
逾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
昔者群枉根株牢,众愤不能损秋毫。
谁知此乱亦不遭,名虽放斥实遁逃。
平民踣死声嗷嗷,今兹受祸乃我曹。
杳杳双鹊鸣庭除,东阳吏传昌甫书。
纸穷乃复得杰作,字字如刮造化炉。
尔来此道苦寂寞,千里一士如邻居。
小儿得禄在傍邑,我贫初办一鹿车。
过门剥啄亦奇事,拜起幸未须人扶。
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墟。
吾曹虽健固难恃,相觅宁待折简呼。
馀寒更祝勤自爱,时寄新诗来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