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五十三首·其二》
《偈五十三首·其二》全文
宋 / 释克勤   形式: 偈颂

平旦清晨五月一,吹起少林无孔笛。

十方沙界坦然平,大地山河印印出。

二祖曾不往西天,达磨曾不到梁国。

大家共贺太平歌,摩诃般若波罗蜜。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克勤所作的《偈五十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禅宗的智慧与境界。

“平旦清晨五月一”,开篇即以清晨的宁静与初夏的生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吹起少林无孔笛”,借用少林寺的典故,暗示了禅宗修行的深邃与神秘,无孔笛象征着声音的穿透力和空灵之美,也暗喻了禅者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十方沙界坦然平,大地山河印印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绘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表达了禅宗追求的宇宙真理和平等观。沙界代表了宇宙的广阔与无垠,而“坦然平”则强调了一种超越物质表象、直达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和谐。大地山河的“印印出”,则意味着在禅者的内心世界里,一切外在的事物都能映照出其内在的本质与真谛。

“二祖曾不往西天,达磨曾不到梁国”,这两句引用了禅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通过对比二祖(慧可)和达磨(菩提达磨)两位禅宗大师的故事,强调了禅宗精神的传承与超越地域、时间的普遍性。二祖未去西方求法,达磨未到梁国传法,实际上是在说,真正的佛法并不依赖于形式或地点,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大家共贺太平歌,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颂扬与对众生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太平歌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和谐,摩诃般若波罗蜜则是大智慧的极致,意味着通过禅修达到心灵的解脱与智慧的圆满。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禅宗的核心理念——通过内心的修行,达到与宇宙和谐共生的境界,体现了禅宗哲学的深邃与智慧。

作者介绍

释克勤
朝代:宋

释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字无著,号佛果,彭州崇宁(今四川郫县西北)人。俗姓骆。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历住妙寂、六祖、昭觉等寺。徽宗政和中诏住金陵蒋山,敕补天宁、万寿。高宗建炎初,又迁金山,赐号圆悟禅师。改住云居,复领昭觉。绍兴五年卒,年七十三。赐号灵照,谥真觉禅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作正觉)。事见《鸿庆居士集》卷四二《圆悟禅师传》,《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七十二首。
猜你喜欢

集古雅歌题慕溪兼贺寿·其二

山有乔松,于涧之中。企予望之,忧心忡忡。

(0)

江浦吟追次林南川韵二首·其一

乾坤风月定山佳,诗到江门是一家。

南海沧波谁钓濑,东吴明月又梅花。

白云影静千江水,碧玉秋连万树霞。

两地神交浑梦寐,倚阑吟望几回斜。

(0)

怀赵太史·其一

朱明开洞户,巨浸判鸿濛。

山是浮邱伯,游追太史公。

听笙怀远别,挹袖昔相逢。

翘首天边望,回看紫气雄。

(0)

飞来寺·其一

巍峨朱宇倚崔嵬,上界天裁绝点埃。

爱客岩花飞复舞,媚人山鸟去还来。

云霞不扫禅房静,灯火常悬佛殿开。

洞锁薜萝仙子去,独留明月印苍苔。

(0)

镇海楼眺望

共倚层楼俯大荒,粤都形胜自金汤。

神州望切丹心炯,化国恩深白日长。

烟火万家周井牧,河山千里汉封疆。

中原岂直秦关险,犹有东南百二强。

(0)

浮邱八景·其八听笙亭

王子浮邱侣,罗浮宇内山。

凤笙来往处,笙响落人间。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