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辙甫言旋,才膺谒选,遽赴修文,叹从今辩难执经,向何处竹林问字;
西河深抱痛,年过商瞿,悲同伯道,幸有孙承祧继体,佑后人椒衍盈升。
北辙甫言旋,才膺谒选,遽赴修文,叹从今辩难执经,向何处竹林问字;
西河深抱痛,年过商瞿,悲同伯道,幸有孙承祧继体,佑后人椒衍盈升。
此挽联以沉痛之情,悼念亡故的六叔吴煌昌。上联“北辙甫言旋,才膺谒选,遽赴修文”描绘了吴煌昌生前的忙碌与才华横溢,他刚完成某项事务,即被选中,随即投身于文学的修习之中。然而,“从今辩难执经,向何处竹林问字”一句,转折突兀,表达了对吴煌昌逝世的哀痛,以及对其未能继续在学术道路上探索的遗憾。
下联“西河深抱痛,年过商瞿,悲同伯道”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痛之情。其中“西河深抱痛”可能是指吴煌昌的去世给家族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年过商瞿”和“悲同伯道”分别引用了两个典故,前者比喻吴煌昌去世时年纪已大,后者则是指伯道无子,这里用来表达吴煌昌未及留下子嗣的遗憾。最后,“幸有孙承祧继体,佑后人椒衍盈升”虽是安慰之语,但也透露出对吴煌昌家族传承的担忧,以及对后代能够继承先辈事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文化典故,既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寄托了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中田有耕舍,乃在南山阳。
启户见流水,云烟郁相望。
夙昔江海心,中年甘退藏。
躬耕聊寓情,学道未迷方。
过游邻里间,蔼蔼松榆乡。
倪君妙篇什,时同赋草堂。
山林各沉困,风雅俱沦亡。
慷慨但怀古,迂阔空谈王。
平生屠龙术,匣剑收光芒。
济世得良医,不如君技长。
救浑用寸胶,谁能振颓纲。
青山自秋色,篱菊亦有芳。
邻家酒可贳,白稻吹新香。
陶然任天真,高歌成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