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奏罢出朝端,昼日心诚一点丹。
已见扬鞭游绝塞,曾经决策息狂澜。
衡才惟务华而实,持律能兼猛与宽。
弦诵堂幽萧牍简,皋比豸服共瞻观。
凤池奏罢出朝端,昼日心诚一点丹。
已见扬鞭游绝塞,曾经决策息狂澜。
衡才惟务华而实,持律能兼猛与宽。
弦诵堂幽萧牍简,皋比豸服共瞻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新任官员吴桐云在台湾道的任职情况。诗中通过“凤池奏罢出朝端”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吴桐云从朝廷归来,即将赴任台湾道的情景。接着,“昼日心诚一点丹”则表达了他对工作的虔诚态度和决心。
“已见扬鞭游绝塞,曾经决策息狂澜”两句,展现了吴桐云在治理边疆或处理重大事务时的果敢与智慧,成功化解了危机,维护了稳定。
“衡才惟务华而实,持律能兼猛与宽”赞扬了吴桐云在施政过程中既注重形式美(华),又强调实际效果(实),同时在法律执行上既能刚猛又能宽容,体现了他全面且灵活的治政风格。
最后,“弦诵堂幽萧牍简,皋比豸服共瞻观”描绘了吴桐云在办公场所的肃穆与简朴,以及他作为官员受到下属的尊敬与仰望,体现了他在工作环境中的高雅与威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桐云个人品质、治政风格及社会影响的描绘,展现了清代官员在地方治理中的理想形象。
风光满路旗幡出,林下高人待使君。
笑藉紫兰相向醉,野花千树落纷纷。
知名十小天,林屋当第九。
题之为左神,理之以天后。
魁堆辟邪辈,左右专备守。
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唯君好奇士,复啸忘情友。
致伞在风林,低冠入云窦。
中深剧苔井,傍坎才药臼。
石角忽支颐,藤根时束肘。
初为大幽怖,渐见微明诱。
屹若造灵封,森如达仙薮。
尝闻白芝秀,状与琅花偶。
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
何人能挹嚼,饵以代浆糗。
却笑探五符,徒劳步双斗。
真君不可见,焚盥空迟久。
眷恋玉碣文,行行但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