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睡抛书卷,行歌泥酒杯。
那能钻故纸,莫自耻虚罍。
闲把吟须撚,欣逢笑口开。
独醒竟何事,空腹吼饥雷。
坐睡抛书卷,行歌泥酒杯。
那能钻故纸,莫自耻虚罍。
闲把吟须撚,欣逢笑口开。
独醒竟何事,空腹吼饥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内心世界。首句“坐睡抛书卷”,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慵懒的姿态,仿佛在忙碌之余,寻求片刻的宁静与放松,将书卷一旁,沉入梦乡。接着,“行歌泥酒杯”则展现出诗人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一边行走,一边放声歌唱,不拘小节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甚至在酒杯中寻找乐趣。
“那能钻故纸,莫自耻虚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学术的反思与批判。他似乎在说,那些埋头于古籍、死板钻研的人,不应自我贬低,因为追求知识与学问本身并无过错,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以及是否真正热爱这一过程。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学术研究与个人兴趣之间平衡的思考。
“闲把吟须撚,欣逢笑口开”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悠闲生活状态。在闲暇时分,诗人以手指轻抚胡须,吟诵诗句,享受着与自然、与自我对话的乐趣。遇到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时,他更是开怀大笑,展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独醒竟何事,空腹吼饥雷”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独醒”的深刻思考。在众人皆醉的环境中,为何只有自己保持清醒?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同时,“空腹吼饥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精神上的饥饿与渴望,渴望通过知识与智慧来充实自己,对抗外界的冷漠与无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生活哲学,既是对传统学术的反思,也是对个人自由与独立精神的颂扬。
人生世上苦不足,愿大焉能偿所欲。
身才饱煖思艳妻,既得艳妻慕金玉。
天台四万八千丈,巨海茫茫路莫续。
洞庭三万六千顷,层云缈缈目难瞩。
妄想能教鬼魅乘,暗里牵人投桎梏。
何如园圃养吾身,息机汉阴无窘促。
亭外有山排闼青,栏前有水盈池绿。
池痕添夜雨,山光映朝旭。
春来上山游,暑至临池浴。
知足即此可行乐,翀霄何必慕鸿鹄。
不然纵移天台、洞庭到我前,难免得陇复望蜀。
我劝世上人,园圃勤锄斸。
切休纤芥苦劳心,有限精神自荼毒。
图大往往小亦亡,无路可行羝藩触。
中秋好,宝汉忆茶寮。
对月高吟声裂石,伤时残泪语如潮。难忘此清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