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
楠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
门外一条溪,几回流岁月。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
楠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
门外一条溪,几回流岁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天台国清寺的景象,展现了寺庙雄伟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开篇即点出“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表明此地之美已达到了极致,被誉为天下四大绝景之一。接着,“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则透露出诗人对这处风光的赞叹和向往,似乎其他景色都难以与之媲美。
“楠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一句,楠木形象地代表了坚固,而白云飞扬则增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高僧顶着残雪,更是增添了一份出世脱俗的意味。这两者相结合,不仅描绘了寺庙四周的自然美景,也反映出了佛教清净无为的宗风。
“门外一条溪,几回流岁月”则让人感受到时光在这静谧环境中缓缓流淌,每当溪水潺潺,似乎都能洗涤心灵,让人领悟到岁月更迭中的一种淡然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寺庙氛围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无限赞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不饮强须饮,今日是重阳。
向来健者安在,世事两茫茫。
叔子去人远矣,正复何关人事,堕泪忽成行。
叔子泪自堕,湮没使人伤。燕何归,鸿欲断,蝶休忙。
渊明自无可奈,冷眼菊花黄。
看取龙山落日,又见骑台荒草,谁弱复谁强。
酒亦有何好,暂醉得相忘。
璚林瑶树忽珊珊,急带西风下晚天。
皓鹤䙰褷飞不辨,玉山重叠冻相连。
松装粉穗临窗亚,水结冰锥簇溜悬。
门外寒光利如剑,莫推红袖诉金船。
独倚危楼四望遥,杏花春陌马声骄。
池边冰刃暖初落,山上雪棱寒未销。
溪送绿波穿郡宅,日移红影度村桥。
主人年少多情味,笑换金龟解珥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