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风破寒江迟》
《风破寒江迟》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倚棹吟将息,江神听亦痴。

阴犹凝未散,风欲破应迟。

飒飒声虽急,冥冥雾莫披。

凌波疑有物,到晓尚多时。

空使蜚廉怒,翻令帝子悲。

沉湘人在否,唤起赋椒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江面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水在寒冷风霜中的状态。首句“倚棹吟将息”,诗人独自倚靠在船头,低吟浅唱,似乎在与江水对话,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接着,“江神听亦痴”一句,将江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

“阴犹凝未散,风欲破应迟”描绘了江面上的云雾和风力之间的微妙互动,云雾仿佛被冻结了一般,难以消散,而风似乎也因为某种原因行动缓慢,这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飒飒声虽急,冥冥雾莫披”进一步渲染了风声的急促与雾气的浓厚,声音与视觉的双重冲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寒冷而静谧的江面之上,感受到了冬日的凛冽与孤独。

“凌波疑有物,到晓尚多时”则通过想象中的“物”在水面的波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天明,这种等待与期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空使蜚廉怒,翻令帝子悲”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蜚廉(风神)与帝子(江神),表达了自然界中力量的冲突与和谐共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

最后一句“沉湘人在否,唤起赋椒蓠”则引出了一个关于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又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冬日江面的独特感受,以及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贺新郎·可意人如玉

可意人如玉。
小帘栊、轻匀淡泞,道家装束。
长恨春归无寻处,全在波明黛绿。
看冶叶、倡条浑俗。
比似江梅清有韵,更临风、对月斜依竹。
看不足,咏不足。
曲屏半掩青山簇。
正轻寒、夜来花睡,半敧残烛。
缥缈九霞光里梦,香在衣裳剩馥。
又只恐、铜壶声促。
试问送人归去后,对一奁、花影垂金粟。
肠易断,倩谁续。

(0)

贺新郎·未是全衰暮

未是全衰暮。
但相思、昭亭数曲,水村烟墅。
只比儿儿额上寿,尚有时光如许。
况坎子、常交离午。
须信火龙能陆战,更驱他、水虎蟠沧浦。
昆仑顶,时飞度。
东皇蓦向昆仑遇。
道如今、金阶玉陛,待卿阔步。
犹恐荆人攀恋切,未放征帆高举。
怕公去、狐狸嗥舞。
江汉一时谁作者,想声声、赞祝明良聚。
天下久,望霖雨。

(0)

贺新郎·笑口开能几

笑口开能几。
把年年、芳情冶思,总抛闲里。
桃杏枝头春才半,寒食清明又是。
但岁月、飙飞川逝。
回首秦楼双燕语,到如今、目断斜阳外。
将往事,试重记。
香罗尚有相思泪。
算人生、新愁易积,旧欢难继。
水上流红无觅处,还隔关山万里。
但赢得、新来憔悴。
昨夜东风颠狂后,想余芳、尽是飘零底。
词写就,倩谁寄。

(0)

贺新郎·雪鬓难重绿

雪鬓难重绿。
但然、黄庭境界,抱藏龟六。
也向无何乡里去,白堕舟边漾渌。
算种种、尘缘都足。
争那名缰犹系绊,尽辜他、猿鹤双溪曲。
时又夏,暑将溽。
虚舟飘瓦何烦歜。
奈羊肠、千歧万折,近来纯熟。
怅望老仙烟水外,惟把江云送目。
想裴墅、碧梧金竹。
安得结庐相近傍,买闲田、数亩躬耕筑。
已梦断,大槐国。

(0)

贺新郎·拍手阑干外

拍手阑干外。
想回头、人非物是,不知何世。
万事情知都是梦,聊复推迁梦里。
也幻出、云山烟水。
白白红红虽褪尽,尽倡条、浪蕊皆春意。
时可醉,醉扶起。
瀛洲旧说神仙地。
奈江南、猿啼鹤唳,怨怀如此。
三五阿婆涂抹遍,多少残樱剩李。
又过雨、亭皋初霁。
惭愧故人相问讯,但一回、一见苍颜耳。
谁念我,鹪鹩志。

(0)

贺新郎·燕子呢喃语

燕子呢喃语。
小园林、残红剩紫,已无三数。
绿叶青枝成步障,空有蜂旋蝶舞。
又宝扇、轻摇初暑。
芳沼拳荷舒展尽,便回头、乱拥宫妆女。
惊岁月,能多许。
家山占断凫鸥渚。
最相宜、岚烟水月,雾云霏雨。
三岛十洲虽铁铸,难把归舟系取。
且放我、渔樵为与。
从此细斟昌歜酒,况神仙洞府无邀阻。
何待结,长生缕。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