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密语已乖张,迦叶何曾解覆藏。
口耳到君俱丧尽,又还家丑外边扬。
老胡密语已乖张,迦叶何曾解覆藏。
口耳到君俱丧尽,又还家丑外边扬。
这首诗以隐喻和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场景:老胡(可能指某位僧人或修行者)的言行举止已经偏离了正轨,违背了规矩。迦叶(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著称)在这里被用来象征理解或纠正行为的人,但似乎并未能成功地揭示或阻止老胡的不当行为。
诗中的“口耳到君俱丧尽”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老胡的言行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无论是口头的教诲还是行动的示范,都未能对其产生正面影响。这暗示了老胡的行为已经深入骨髓,难以改变。
最后一句“又还家丑外边扬”则进一步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本应该在内部解决的问题,却因为老胡的行为而被公开,损害了团体的形象和声誉。这里的“家丑”既可指老胡的个人错误,也可泛指任何不光彩的行为,其对外界的传播,无疑是对整个群体的负面影响。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老胡与迦叶之间的互动,以及最终结果的描述,反映了对违背道德规范、破坏集体荣誉行为的批判。它强调了个人行为对周围环境乃至整个社群的影响,以及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
东家缫丝如蜡黄,西家缫丝白如霜。
黄白丝,出蚕口,长短缫,出妇手。
大姑停车愁解官,小姑剥茧愁冬寒。
向来苦留二月卖,去年宿债今未还。
手足皲瘃事亦小,官府鞭笞何日了。
吏胥夜打门,稚耋生烦恼。
君不见江南人家种麻胜种田,腊月忍冻衣无边,却过庐州换木绵。
黄金可致长生药,祖龙已跨蓬莱鹤。
飞廉传得不死方,茂陵已作白云乡。
古来王乔赤松子,不识于今在何许?
人生有死理固然,虽古圣人不免焉。
神仙之说既无据,绿鬓朱颜安足恃。
花前有酒且高歌,百年欢乐能几何!
大风卷地沙尘昏,十日不得一出门。
眼中俗子浩于海,思欲一见云中君。
云中之君玉为节,廌冠峨峨照晴雪。
振衣惊落琪树花,片片人间作明月。
有时霹雳生风雷,松声晓落青崔嵬。
众芳收雨作春色,瑶草绿遍三蓬莱。
有时笔端吐光怪,干将生花玉龙蜕。
广寒天上闻步虚,万壑千崖起秋籁。
嗟余困学无所成,仙家幸识黄麒麟。
愿从辋川觅诗法,白鸥飞入南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