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可致长生药,祖龙已跨蓬莱鹤。
飞廉传得不死方,茂陵已作白云乡。
古来王乔赤松子,不识于今在何许?
人生有死理固然,虽古圣人不免焉。
神仙之说既无据,绿鬓朱颜安足恃。
花前有酒且高歌,百年欢乐能几何!
黄金可致长生药,祖龙已跨蓬莱鹤。
飞廉传得不死方,茂陵已作白云乡。
古来王乔赤松子,不识于今在何许?
人生有死理固然,虽古圣人不免焉。
神仙之说既无据,绿鬓朱颜安足恃。
花前有酒且高歌,百年欢乐能几何!
这首元代诗人曹文晦的《神仙曲》,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开篇“黄金可致长生药,祖龙已跨蓬莱鹤”,以黄金象征权力与财富,暗示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而“祖龙已跨蓬莱鹤”则暗指历史上的帝王们对于长生的追求,但最终都未能实现。接下来,“飞廉传得不死方,茂陵已作白云乡”进一步描绘了古代传说中寻求不死之法的尝试,但结果却是“茂陵已作白云乡”,即帝王死后化为云烟,暗示了生命的有限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古来王乔赤松子,不识于今在何许?”通过提及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和赤松子,表达了对不死之身的向往,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些传说中的仙人在当今是否还存在?这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死的永恒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生有死理固然,虽古圣人不免焉。”这句话点明了生命的自然规律——生死轮回,即使是古代的圣人也无法逃脱这一法则。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透彻洞察。
“神仙之说既无据,绿鬓朱颜安足恃。”诗人质疑神仙之说是没有根据的,即使拥有青春美貌也难以依靠,强调了现实世界的不可靠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最后,“花前有酒且高歌,百年欢乐能几何!”诗人以饮酒高歌的方式,表达了对当下快乐生活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百年欢乐能有多少。这种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综上所述,《神仙曲》通过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死亡、快乐与痛苦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
美人临晓镜,睡足含春娇。
手持白玉尺,睥睨金错刀。
欲将双綵凤,对飞宫锦袍。
谁知游冶郎,经年事游遨。
但知山上山,不说大刀头。
君看良家子,尽属六郡豪。
一朝著铠甲,万里随炊刁。
家人剪春衫,欲寄道里遥。
缄封望绝塞,蓬首时自搔。
荡子会当归,行人日儦儦。
别去隔生死,不保夕与朝。
寄言楼中妇,清泪且当收。
犹胜作征衣,远寄边城秋。
南海四五月,有鸟名啄木。
飞鸣乱叶间,形眇声繁促。
枝间时瞥见,黑啄羽毛绿。
雌雄相应和,生哺依老谷。
或疑在家僧,受施不看读。
为禽不知名,但自骂秃秃。
小兵特轻趫,修竿每驰逐。
今晨耳目清,桑下闻布谷。
黄鹂两三声,睍睆出幽谷。
从今屏菑翳,绕舍植梧竹。
鸣凤傥可期,樛枝要栖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