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临晓镜,睡足含春娇。
手持白玉尺,睥睨金错刀。
欲将双綵凤,对飞宫锦袍。
谁知游冶郎,经年事游遨。
但知山上山,不说大刀头。
君看良家子,尽属六郡豪。
一朝著铠甲,万里随炊刁。
家人剪春衫,欲寄道里遥。
缄封望绝塞,蓬首时自搔。
荡子会当归,行人日儦儦。
别去隔生死,不保夕与朝。
寄言楼中妇,清泪且当收。
犹胜作征衣,远寄边城秋。
美人临晓镜,睡足含春娇。
手持白玉尺,睥睨金错刀。
欲将双綵凤,对飞宫锦袍。
谁知游冶郎,经年事游遨。
但知山上山,不说大刀头。
君看良家子,尽属六郡豪。
一朝著铠甲,万里随炊刁。
家人剪春衫,欲寄道里遥。
缄封望绝塞,蓬首时自搔。
荡子会当归,行人日儦儦。
别去隔生死,不保夕与朝。
寄言楼中妇,清泪且当收。
犹胜作征衣,远寄边城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不同侧面。首先,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美人临晓镜,睡足含春娇”描绘了一位清晨梳妆的美丽女子,她手持白玉尺,睥睨着金错刀,展现出一种精致而略带慵懒的生活状态。接着,“欲将双綵凤,对飞宫锦袍”则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向往与追求,或许是对美好爱情或华丽生活的憧憬。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以“谁知游冶郎,经年事游遨”揭示了社会另一面——游荡不羁的男子,他们整日游荡,不思进取。这种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生活态度的鲜明差异。
“君看良家子,尽属六郡豪”,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出身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良家子(出身良好家庭的青年)往往被赋予更多的期望和责任,成为地方豪强。而“一朝著铠甲,万里随炊刁”则描绘了战争背景下的生活,士兵们一旦穿上铠甲,便远离家乡,为国征战,体现了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巨大影响。
最后,“家人剪春衫,欲寄道里遥。缄封望绝塞,蓬首时自搔”描绘了家中亲人对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担忧。而“荡子会当归,行人日儦儦。别去隔生死,不保夕与朝”则表达了对亲人安全归来的深深期盼,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樵夫山下日将暮,忽逢饥虎在中路。
目光如炬齿如霜,举头为城腹为墓。
偷生无计就死难,再拜祈哀号且诉。
我贫且老孤无儿,瘦骨几何君勿悮。
垂头兀坐欲有问,歘尔翻身入云雾。
君不见悍吏捉人吮甘膏,千拜万拜不可逃。
小憩西禅床,谢绝半日暑。
白云怜倦客,清阴覆停午。
嫋嫋陂上风,沉沉竹间雨。
幽幽一室虚,昵昵群叶语。
冥搜得奇憩,熟寐透淳古。
九衢喧野马,万喙争腐鼠。
谁能大槐根,摆落半柯土。
浮生得今辰,幽期况兹宇。
延缘欲忘归,落日斋堂鼓。
永夜一灯青,相逢话苦心。
悠悠拾翠梦,嫋嫋采芝吟。
小雨黄花健,西风荷叶深。
何须笑摇落,春意在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