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风山太守见访高峣》
《刘风山太守见访高峣》全文
明 / 杨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正和渔翁鼓枻吟,忽传五马特相临。

清风尘榻纡仙步,细雨柴门听好音。

陶馆停云幽兴起,乐庭披雾道情深。

不嫌野外无供给,太华峰头拟共寻。

(0)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刘风山太守见访高峣》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场景。首句“正和渔翁鼓枻吟”展现了诗人与渔翁一同悠然自得的吟唱画面,透露出闲适的田园生活气息。接着,“忽传五马特相临”则突显了太守来访的意外惊喜,暗示了官场与民间的交融。

“清风尘榻纡仙步,细雨柴门听好音”两句,通过清风拂过简陋床榻,细雨轻敲柴门的细节,描绘了主人迎接贵客时的宁静与期待,以及来访者带来的好消息。“陶馆停云幽兴起,乐庭披雾道情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交流,暗示了双方深厚的情谊和对道义的追求。

最后两句“不嫌野外无供给,太华峰头拟共寻”,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期待与太守一同探寻高峣的美景,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之志。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次文人墨客间的拜访,充满了人情味和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杨慎

杨慎
朝代:明   字:用修   号:升庵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生辰:1488~1559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猜你喜欢

咏归·其三

稻畦黄处树多红,山色岚光紫翠通。

茅屋数间流水外,一丝何日对秋风。

(0)

读史·其四

灭仇报主已成功,还定三秦众策同。

西楚能存韩社稷,赤松无迹到关中。

(0)

高昌喜山近仁在江州为太常院使礼部尚书新其堂构各有名扁为赋三题馀未暇也·其三

飞花如席拂庐低,不辨行踪径已迷。

竟夕有书分户映,几年无榻见岩栖。

秦关拥道难容马,汉节禁寒尚牧羝。

曾忆钓蓑归旧隐,洞天高与白云齐。

(0)

同驾

白日行天速,青山去国遥。

昔年苍水佩,同驾紫云轺。

汉节犹堪牧,虞旌不待招。

人生誇气概,莫遣旅魂销。

(0)

送俞君实十首以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为韵·其六

未别何人惜,别去令人忆。

古来离别间,有泪多横臆。

(0)

拟古十九首·其十一

回车驾言迈,路远飞尘沙。

秋云乱黄叶,暝树啼昏鸦。

颇感万里心,纵横羁天涯。

猗欤靖节翁,三径自成家。

至今霜下杰,千载尊黄花。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