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地牵泉脉,泠然百丈清。
细涵天色杳,倒浸月华明。
启钥通银槛,沈丝下玉罂。
诗人多肺渴,频听辘轳声。
凿地牵泉脉,泠然百丈清。
细涵天色杳,倒浸月华明。
启钥通银槛,沈丝下玉罂。
诗人多肺渴,频听辘轳声。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井》诗描绘了一幅清凉幽深的井水画面。首句“凿地牵泉脉”生动展现了挖掘井泉的过程,暗示了井水源头的深远与自然。接下来的“泠然百丈清”则强调了井水的清澈,仿佛听到水流泠泠作响,高达百尺。
“细涵天色杳”写井水映照天空,光线透过井壁,显得深远而神秘,"杳"字传达出天色的朦胧。而“倒浸月华明”则进一步描绘夜晚月光倒映在井中的景象,明亮而宁静。
“启钥通银槛”描绘打开井盖的情景,如同开启一扇通往清凉世界的门,而“沈丝下玉罂”则以丝绸落入玉制的井栏,象征井水的纯净和珍贵。最后两句“诗人多肺渴,频听辘轳声”,诗人借此表达井水对于口渴者的重要性,以及辘轳转动汲水时的声响,增添了生活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井的实用价值和美学意蕴,体现了诗人对井水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