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画面,诗人在松寺中与一位友人共度时光。"夜深台殿月高低"勾勒出寺庙在皎洁月色下的雄伟轮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何人为倚东楼柱"一句,则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了下文,表达诗人对那个倚立在东楼之上的人物产生了好奇。紧接着揭晓答案:"正是千山雪涨溪",这位站在东楼之上的人物,其实就是诗人的同伴,一起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山积雪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的静谧相处,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感。同时,"千山雪涨溪"这一自然意象的运用,更增添了诗歌的深远意境和艺术魅力。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高洁全始终出处,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百战余生,惟吟啸湖山,用淡退维风俗,用负荷系人心,视胡文忠曾毅勇左恪靖诸公,独开一局;
勋威极中外钦崇,无能淫,无能移,无能屈,屡章乞罢,仍强扶时事,以忧愤答主知,以坚忍隆干济,从陶宏景李长源岳鹏举而后,别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