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庵中见古松,骨劲似铁皮青铜。
天鸡白鹄不愁思,俯视千山凡木空。
僧雏袖手不敢抚,恐动鳞爪飞为龙。
平生古物经眠窄,孔陵之桧孟庙柏。
人间摩顶皆儿孙,地轮盘根太阴黑。
今观此松近十围,已觉眼前无物敌。
力追秦汉出生面,势刮风雷荡空壁。
昔遇鼎湖僧,低头检松子。
目光岩下电,枯坐不肯起。
欲貌此僧配此松,可惜松存僧老死。
呜呼毕宏韦偃绝世无,何时将汝画作图,使汝之寿名山俱。
祝寿庵中见古松,骨劲似铁皮青铜。
天鸡白鹄不愁思,俯视千山凡木空。
僧雏袖手不敢抚,恐动鳞爪飞为龙。
平生古物经眠窄,孔陵之桧孟庙柏。
人间摩顶皆儿孙,地轮盘根太阴黑。
今观此松近十围,已觉眼前无物敌。
力追秦汉出生面,势刮风雷荡空壁。
昔遇鼎湖僧,低头检松子。
目光岩下电,枯坐不肯起。
欲貌此僧配此松,可惜松存僧老死。
呜呼毕宏韦偃绝世无,何时将汝画作图,使汝之寿名山俱。
这首诗名为《古松行》,作者是清代诗人倪济远。诗中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形态和超凡的气势。诗人以“骨劲似铁皮青铜”形容松树的坚硬,天鸡白鹄的悠闲反衬出古松的高洁。僧人对古松敬畏,不敢轻易触碰,暗示其神圣不可侵犯。
诗人将古松与孔陵之桧、孟庙柏相提并论,强调其历史久远和尊贵地位。松树的粗壮“近十围”,仿佛无物能与其抗衡,展现出秦汉时期的雄浑风貌,风雷之声在其间回荡。诗人回忆曾遇一僧人,对松子极尽虔诚,眼神如电,静坐不移,这僧人与松树的形象相互映照。
最后,诗人惋惜僧人已逝,而松树犹在,表达了对古松长寿的赞叹,并期望能有人将其形象绘成画作,使之永载史册,与名山共传。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古松的敬仰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