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庐岳高僧舍,彷佛商山隐者家。
我亦抱琴来谷口,白云深处拾松花。
依稀庐岳高僧舍,彷佛商山隐者家。
我亦抱琴来谷口,白云深处拾松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水隐居图景。首句“依稀庐岳高僧舍”,仿佛在庐山的高处,有一座古朴的僧舍,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氛围。次句“彷佛商山隐者家”,进一步将场景扩展至商山,暗示着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共鸣。接着,“我亦抱琴来谷口”,诗人自述,带着琴来到山谷的入口,表达了他寻求心灵归宿的愿望。最后,“白云深处拾松花”,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诗人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中,采摘松花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隐逸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凉月衔云,清风出谷,秋满人间。
况出水芙蓉,诗篇绝丽,环溪修竹,酒兴将阑。
子羽湖头,伯通桥畔,好友相思尝往还。
扬舲去,见停来顾渚,望去吴关。横塘暑气将残。
更微雨初过销夏湾。
只陂有鸡栖,人归画舫,丘当虎去,寺在青山。
畴昔曾游,石城深处,夜月清樽酹未干。
歌词罢,向旗亭试听,可有双鬟。
林花初放,捧霞觞、遥望敬亭山色。
绕地珠绳箕宿转,光满谢公楼侧。
阙里遗贤,石渠继世,曾讲诸儒易。
廿年节度,一身高寄如客。
督学齐鲁之间,湖西作镇,到处称申伯。
天下山川游览遍,无数文章堆积。
前遇吴关,今过瓯海,千里长相忆。
才过甲子,为君重数畴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