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
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
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
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
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
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
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
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
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
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
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
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
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
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
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
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雪之后的冬日景象,主人家中宴请宾客,摆设盛宴。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
"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 这几句描写了猎者在南山捕杀猛虎,将其置于网兜之中,准备宴席上的佳肴。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 这部分描写了一种美丽的动物——玉面狸,其外表柔顺,肉质鲜美,是宴席上的佳肴。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 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家中的生活场景,猎人在山中捕捉野兽,而主人却对丰盛的宴席感到厌倦,对孩子们分发食物,主人还特意堆积了酒糟(即用米酿造的酒),派人携带酒卮前来。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 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冬日的雪景,以及主人家中的生活状态,主张在严寒中品尝美酒,却不让孩子们知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宴席上的盛况,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奢华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度奢侈生活的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