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成安感秋》
《成安感秋》全文
宋 / 寇准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蝉噪木叶下,远客忽惊秋。

凝恨悲晚候,万绪皆如抽。

芳时同梦幻,急景如奔流。

念我何为者,年来生百忧。

贫居负胜事,壮岁伤羁游。

临民惭墨绶,垂钓思沧洲。

达则济天下,穷当守一丘。

胡能效时辈,腼冒随沉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gāngǎnqiū
sòng / kòuzhǔn

chánzàoxiàyuǎnjīngqiū

nínghènbēiwǎnhòuwànjiēchōu

fāngshítóngmènghuànjǐngbēnliú

niànwèizhěniánláishēngbǎiyōu

pínshèngshìzhuàngsuìshāngyóu

línmíncánshòuchuídiàocāngzhōu

tiānxiàqióngdāngshǒuqiū

néngxiàoshíbèimiǎnmàosuíchén

翻译
蝉鸣声中树叶落下,远方的旅人忽然感到秋天已到。
心中充满愁绪,面对这渐晚的时光,感觉万千思绪都被拉扯出来。
美好的时光如同梦幻般短暂,时光飞逝如急流。
我为何会如此,近年来满心忧虑。
贫困的生活使我失去了享受生活的乐趣,壮年时又因漂泊而感伤。
面对百姓,我深感愧对身上的官职,垂钓时更向往那宁静的水边生活。
得志时应尽力帮助天下,困厄时就坚守自己的小天地。
怎能效仿那些世俗之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
注释
蝉噪:蝉鸣声。
木叶:树叶。
远客:远方的旅人。
凝恨:凝聚的愁恨。
墨绶:古代官员的黑色丝带,象征官职。
沧洲:水边的隐居之地。
济天下:帮助天下人。
腼冒:羞愧地承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成安感秋》,诗人通过描绘秋日蝉鸣落叶的景象,引发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蝉噪木叶下"以蝉声和落叶象征季节更替,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愁绪。"远客忽惊秋",表达出诗人作为异乡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凝恨悲晚候,万绪皆如抽",诗人深感时光匆匆,诸多思绪纷至沓来,如同被抽出的丝线一般无法收束。"芳时同梦幻",将美好的时光比喻为梦幻,暗示了世事易逝,青春不再。"急景如奔流"进一步强调时间的飞逝,让人感到紧迫。

面对生活的困顿和壮志未酬的现状,诗人自责未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贫居负胜事",感叹贫困的生活剥夺了他应有的乐趣。同时,他怀念年轻时的漂泊生涯,"壮岁伤羁游",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无奈。

"临民惭墨绶,垂钓思沧洲",诗人身为官员,面对百姓却感到惭愧,渴望能像隐士那样在江湖间垂钓,过上宁静的生活。"达则济天下,穷当守一丘",表明他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即使身处困境,也坚守自己的原则。

最后,诗人反思自己为何不能像时人一样随波逐流,"胡能效时辈,腼冒随沉浮",表达了对世俗风气的不满和对自己独立人格的坚守。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寇准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寇准

寇准
朝代:宋   字:平仲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生辰:961-1023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猜你喜欢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二十一

山围明镜易成圆,四壁松杉黯似烟。

花缺依稀知峡口,片帆斜出断厓边。

(0)

雷阳曲·其一

郎心好似调黎水,不起风波春复秋。

日日两潮还两汐,令侬消却别离愁。

(0)

龙眼

采摘日盈筐,香生比目房。

食多能益智,本草有仙方。

(0)

七寸桃

夭桃七寸已生花,有叶无枝朵朵霞。

不待三春方少好,未曾一岁即纷葩。

红颜赖尔多秋实,白首须君共岁华。

十四莫愁生子早,雒阳谁不羡卢家。

(0)

立秋后五日作·其二

争秋殊未已,酷热似城中。

水气暮方冷,林声朝尚空。

汗沾纨扇雪,香驻縠衣风。

菱藕充饥渴,佳人玉齿融。

(0)

贫居作·其十四

林园春色满,妇子喜归来。

大小花含笑,雌雄竹有胎。

寒随残雪尽,暖得早鸾催。

笭箵多渔具,河冰昨夜开。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