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申伯见和佛迹岩诗再次前韵》
《申伯见和佛迹岩诗再次前韵》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平生嗜读书,每效锥刺股。

晚窥羲文心,射石遂饮羽。

子云方草玄,白凤梦中吐。

区区不自量,造化欲笔补。

当其得意时,如渴味湩乳。

谁为摩天手,愿借修月斧。

故人适我愿,邂逅遇南土。

试将一隅授,笑喜屡作舞。

嗟予值时危,孱懦愧不武。

援世多掣肘,放足已折拇。

片云空往来,岂解作霖雨。

逝将归碧山,不复打这鼓。

一气中夜存,天光发灵府。

参同有真契,神鼎转龙虎。

丹成赫朝霞,魔事敢余侮。

世间成坏法,张弛犹弓弩。

乾坤如许大,方以一枰赌。

肉食谋自深,苋腹何足取。

既非公家用,且作猿鹤主。

相期岩穴中,蓻此方寸圃。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申伯见和佛迹岩诗再次前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首句“平生嗜读书”,点明了诗人一生酷爱读书。接着“每效锥刺股”运用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勤奋读书的情景。接下来“晚窥羲文心,射石遂饮羽”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深入研究古代经典,最终有所领悟的喜悦。

“子云方草玄,白凤梦中吐”引用了扬雄著书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区区不自量,造化欲笔补”则表达了诗人虽能力有限,但仍然渴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

“当其得意时,如渴味湩乳”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获得知识或成就时的满足感。“谁为摩天手,愿借修月斧”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人的渴望。

“故人适我愿,邂逅遇南土”写出了诗人遇到知音的喜悦。“试将一隅授,笑喜屡作舞”则描述了诗人分享知识时的快乐。

“嗟予值时危,孱懦愧不武”表达了诗人面对时代危机时的无力感。“援世多掣肘,放足已折拇”则反映了诗人试图改变现状却遭遇阻碍的现实。

“片云空往来,岂解作霖雨”以自然景象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个人力量微小,但仍希望为社会带来改变的愿望。“逝将归碧山,不复打这鼓”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一气中夜存,天光发灵府”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光明与希望。“参同有真契,神鼎转龙虎”引用道家术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丹成赫朝霞,魔事敢余侮”则象征着诗人对道德与智慧的追求。

“世间成坏法,张弛犹弓弩”以自然界的现象比喻社会的兴衰变化。“乾坤如许大,方以一枰赌”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肉食谋自深,苋腹何足取”讽刺了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大局的行为。“既非公家用,且作猿鹤主”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远离尘嚣的心愿。

“相期岩穴中,蓻此方寸圃”则是诗人对未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还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探索。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次韵赵松雪胡马图

俊逸风流帝室人,素衣无计染燕尘。

画来胡马千年在,遗恨中原要认真。

(0)

盐城归迁旧居登楼偶成

白发朱栏快一凭,珠山南跨枕沧溟。

烟中浩漫连天浸,云际峥嵘括地青。

千古画图诗兴阔,四时风月醉魂醒。

蓬瀛不用飞翰去,坐啸青云送暮龄。

(0)

晓眠

枕畔鸣鸡是几回,不关禁鼓塞笳催。

陶然人集彤庭后,嗒尔日高沧海隈。

门掩松阶昨夜雪,涛翻茶灶午时雷。

朱帘不捲沉清影,莫放閒云扰梦来。

(0)

朝中措.病起饮酒

是谁嫌我酒间过。唆得病来磨。

无耐业缘尚在,清尊又倚清歌。

高阳旧侣,频频相劝,不饮如何。

屈指乾坤佳事,垆头领取偏多。

(0)

怀肖甫鸿胪将之留都集唐句候之汉中·其二

红叶青山水急流,思君不见下渝州。

明年此夕游何处,谢朓青山李白楼。

(0)

九渡峰

曾介长房谒汝翁,壶中天地尽堪容。

只教三试还难过,九渡深溪九渡峰。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