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明月写天机,写到无诗乃是诗。
若说无诗还错否,邵尧夫也不能知。
梅花明月写天机,写到无诗乃是诗。
若说无诗还错否,邵尧夫也不能知。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名为《梅花(其三)》。诗中以梅花与明月为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
“梅花明月写天机”,开篇即以梅花与明月相映成趣,描绘出一幅清雅脱俗的画面。梅花在冬日里绽放,明月则洒下银辉,两者相互辉映,仿佛是大自然最精妙的杰作。这里的“天机”不仅指自然界的规律,更蕴含着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奥秘。
“写到无诗乃是诗”,这一句则揭示了诗歌创作的真谛。诗人认为,真正的诗并非刻意雕琢的文字堆砌,而是在于捕捉和表达那些超越语言所能完全描述的意境和情感。当诗人试图用文字去捕捉这份美时,如果过于拘泥于形式,反而可能失去那份自然流露的韵味。因此,“无诗”在这里并非指没有诗歌,而是强调了诗歌的最高境界在于自然而然,不着痕迹。
“若说无诗还错否,邵尧夫也不能知”,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诗歌的理解。邵尧夫,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也是“邵雍”这一道学派的代表人物。诗人在此引用邵尧夫的名字,似乎是在探讨一个千古难题:如何评判一首诗的好坏?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标准,能够准确地衡量诗歌的高低?诗人似乎在暗示,对于诗歌的评价,即使是像邵尧夫这样的大师也可能难以给出绝对的答案,因为诗歌之美往往在于其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非外在的评判标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梅花与明月的意象,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诗歌本质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次对艺术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关系的哲学探讨。
长云迷一雁,渐远向南声。
已带千霜鬓,初为万里行。
繁虫满夜草,连雨暗秋城。
前路诸侯贵,何人重客卿。
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
才教鹰觜拆,未放雪花妍。
荷杖青林下,携筐旭景前。
孕灵资雨露,钟秀自山川。
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
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
力藉流黄暖,形模紫笋圆。
正当钻柳火,遥想涌金泉。
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
轻瓯浮绿乳,孤灶散馀烟。
甘荠非予匹,宫槐让我先。
竹孤空冉冉,荷弱谩田田。
解渴消残酒,清神感夜眠。
十浆何足馈,百榼尽堪捐。
采撷唯忧晚,营求不计钱。
任公因焙显,陆氏有经传。
爱甚真成癖,尝多合得仙。
亭台虚静处,风月艳阳天。
自可临泉石,何妨杂管弦。
东山似蒙顶,愿得从诸贤。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唐·徐铉】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才教鹰觜拆,未放雪花妍。荷杖青林下,携筐旭景前。孕灵资雨露,钟秀自山川。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力藉流黄暖,形模紫笋圆。正当钻柳火,遥想涌金泉。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轻瓯浮绿乳,孤灶散馀烟。甘荠非予匹,宫槐让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谩田田。解渴消残酒,清神感夜眠。十浆何足馈,百榼尽堪捐。采撷唯忧晚,营求不计钱。任公因焙显,陆氏有经传。爱甚真成癖,尝多合得仙。亭台虚静处,风月艳阳天。自可临泉石,何妨杂管弦。东山似蒙顶,愿得从诸贤。
https://shici.929r.com/shici/Mmh2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