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信是顺亲方,归有馀师好细详。
道要何曾离咫尺,事几应不过平常。
埙篪并入春风软,花萼长和化雨香。
至德苟能躬不怠,满门和气自多祥。
宜家信是顺亲方,归有馀师好细详。
道要何曾离咫尺,事几应不过平常。
埙篪并入春风软,花萼长和化雨香。
至德苟能躬不怠,满门和气自多祥。
此诗《题翕乐堂》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道德修养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家庭成员间情感的深厚与和谐。
首联“宜家信是顺亲方,归有馀师好细详”,开篇即点明了家庭和谐的基础在于遵循孝道,顺从长辈,并强调了学习之余,对长辈的关怀与照顾应当细致入微。颔联“道要何曾离咫尺,事几应不过平常”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修养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无论大事小事,都应以道德为准则,生活即是修行。
颈联“埙篪并入春风软,花萼长和化雨香”运用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来比喻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埙篪(古代乐器)的和鸣如同春风般温柔,花萼在雨水滋润下散发出香气,象征着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与相互滋养。
尾联“至德苟能躬不怠,满门和气自多祥”总结全诗主旨,强调了高尚品德的实践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只要每个人都努力践行道德,家庭中自然会充满祥和之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中的核心理念——孝道、和谐、道德修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以及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月正十五至十七,游人看灯不看月。
僻地谁来访素娥,空使寒光照冰雪。
天桥高高接天坛,流波冻合澜不翻。
栖鸦踏枝倏惊起,一轮皓魄明林端。
初在林端既天半,倒影射桥光凌乱。
此身疑作广寒游,十丈京尘一时散。
延生与我怀抱同,深宵蹑足凌长虹。
碧天沉沉净如拭,繁星敛耀芒角空。
举头望月开口笑,作歌酬月月知否。
黄生陈生皆清才,往年今夕曾同来。
兴酣落笔走珠玉,欲与明月争光辉。
太息后来无继矣,岂知更有我与子。
君才何必输两人,月光不过清如此。
此时旅怀百不忧,入关毕竟让王师。
姓符谶纬原无应,身作韩彭且不知。
欲效安丰何反复,可怜终未处台司。
《正月十六夜同荔浦天桥看月追和黄仲则陈理堂》【清·张晋】月正十五至十七,游人看灯不看月。僻地谁来访素娥,空使寒光照冰雪。天桥高高接天坛,流波冻合澜不翻。栖鸦踏枝倏惊起,一轮皓魄明林端。初在林端既天半,倒影射桥光凌乱。此身疑作广寒游,十丈京尘一时散。延生与我怀抱同,深宵蹑足凌长虹。碧天沉沉净如拭,繁星敛耀芒角空。举头望月开口笑,作歌酬月月知否。黄生陈生皆清才,往年今夕曾同来。兴酣落笔走珠玉,欲与明月争光辉。太息后来无继矣,岂知更有我与子。君才何必输两人,月光不过清如此。此时旅怀百不忧,入关毕竟让王师。姓符谶纬原无应,身作韩彭且不知。欲效安丰何反复,可怜终未处台司。
https://shici.929r.com/shici/MvKplGYI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