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初入海棠枝,薄锦轻罗未尽宜。
明月正中花气湿,并肩疑是怯寒时。
暖风初入海棠枝,薄锦轻罗未尽宜。
明月正中花气湿,并肩疑是怯寒时。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中温暖春风拂过海棠枝头的景象,以及月光下花朵湿润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夜晚的独特韵味。
首句“暖风初入海棠枝”,以“暖风”开篇,点明了季节与气候特点,暗示春天的到来。海棠枝头在春风的吹拂下,似乎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一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为后续描绘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次句“薄锦轻罗未尽宜”,进一步描述了春夜的服饰与环境相得益彰的情景。这里的“薄锦轻罗”指的是轻薄的衣物,暗示着春夜的温度适宜,人们可以穿着这样的衣物享受夜晚的美好。同时,“未尽宜”则表达了这种舒适状态还未达到极致,留有余韵,引人遐想。
第三句“明月正中花气湿”,将画面推向高潮。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花朵似乎被湿润的空气包裹,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还通过“花气湿”这一细节,赋予了画面以嗅觉体验,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夜的清新与湿润。
最后一句“并肩疑是怯寒时”,以人物活动作为收尾,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在如此美好的春夜,人们并肩而行,或许是在欣赏美景,或是享受宁静。这句中的“怯寒时”既是对前文“暖风”的呼应,也暗示了春夜虽温暖,但仍有微寒,人们在这样的时刻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夜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城南天倒影,绿浪摇十里。
使君云梦胸,犹复录此水。
舟行及雨霁,秋色在葭苇。
烟涵翠縠润,月照金波委。
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峙。
向来趋热士,说似颡应泚。
俗子与清游,自古剧函矢。
如何有双脚,受垢不受洗。
异哉公殊嗜,记此两苦李。
诗成堕衡门,名字污纸尾。
明当蹑公迹,佳处不待指。
会逢白沙渚,我舍真可徙。
鸣驺傥重来,傍舫倾我耳。
退之送穷穷不去,乐天待富富不来。
政须青山映白发,顾著皂盖争黄埃。
何如父子共一壑,庞家活计良不恶。
阿奴况自不碌碌,白鸥之盟可同诺。
三间瓦屋亦易求,著子东头我西头。
中间共作老莱戏,世上乐复有此不。
问梦膏肓应已瘳,归来归来无久留。
竹林步兵非俗流,为道此意思同游。
小草浪出山,大隐乃居市。
功名一画饼,甚矣痴儿计。
倾身犯火宅,顾自以为戏。
汗颜逢冰子,更复问奚自。
三肃斋中人,本是青云器。
虽然山上山,政尔吏非吏。
肃肃窗前竹,见引著胜地。
世间剧寒暑,了不受荣悴。
门前剥啄客,欲问观我意。
但持邯郸枕,赠我一觉睡。
斜阳步屧过东家,便置清樽不煮茶。
高柳光阴初罢絮,嫩凫毛羽欲成花。
群公天上分时栋,闲客江边管物华。
醉里吟诗空跌宕,借君素壁落栖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