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夜》
《夏夜》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幽窗报夕霁,微月在屋橑。

手中白羽扇,共此夜寥寥。

六月天正碧,三更树微摇。

缅怀山中景,兹夕感路遥。

长啸送行云,可望不可招。

夜阑林光发,白露濡青条。

(0)
翻译
幽静的窗户报知夜晚雨过天晴,微弱的月光洒在屋檐上。
我手中握着白色的羽毛扇,与这寂静的夜晚相伴。
六月的天空如洗,深夜时分树木轻轻摇曳。
怀念山中的景色,此刻却感到路途遥远。
仰天长啸以送别行云,虽可见却无法挽留。
夜深时分,树林光影斑驳,白露润湿了青翠的枝条。
注释
幽窗:幽静的窗户。
报夕霁:报知雨后放晴。
微月:微弱的月光。
屋橑:屋檐。
手中:手中。
白羽扇:白色的羽毛扇。
共此:与这。
寥寥:寂静。
六月天:六月的天空。
碧:如洗。
三更树:深夜的树木。
微摇:轻轻摇动。
缅怀:怀念。
山中景:山中的景色。
兹夕:此刻。
感路遥:感到路途遥远。
长啸:仰天长啸。
送行云:送别行云。
可望不可招:虽可见但无法挽留。
夜阑:夜深。
林光发:树林光影斑驳。
白露濡青条:白露润湿青翠枝条。
鉴赏

这首宋诗《夏夜》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描绘了夏日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思绪。首句“幽窗报夕霁”写出了窗户透露出雨后初晴的气息,暗含着傍晚时分的清新。接着,“微月在屋橑”描绘了明亮但不刺眼的月光洒在屋檐上,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手中白羽扇,共此夜寥寥”诗人手持白羽扇,感受到夏夜的凉意,与这寂静的夜晚相映成趣。接下来两句“六月天正碧,三更树微摇”,通过描写碧蓝的天空和轻轻摇曳的树影,进一步渲染了夏夜的恬静。

“缅怀山中景,兹夕感路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怀念,此刻身处远方,倍感路途遥远,流露出淡淡的乡愁。最后两句“长啸送行云,可望不可招”以长啸表达情感,试图挽留行云,却只能目送其远去,寓意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结尾“夜阑林光发,白露濡青条”则描绘了深夜树林中散发出的光芒,以及露水润湿青枝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深的情感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诗的意境之美。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其七

与郎计水程,三月定到家。

庭中赤芍药,烂漫齐作花。

(0)

大概

绿水兰桡泛雒神,隔阑遥唤送情亲。

匆匆不记仙人号,大概知同色界人。

(0)

何时

曾是春楼有好期,幽欢曾遣别人知。

一团羞颤惟愁慢,万种妖娇不定疑。

玉穴精神迷肺腑,花房春味逗腰肢。

何年更作朝云梦,一日悬情十二时。

(0)

戏题秉叔燕月之什·其一

一饮琼浆骨不尘,五陵才子笔通神。

帘前队队红妆坐,谁识当年姓沈人。

(0)

立秋日客去与启之静坐

蝉噪乘凉江雨轻,芙蓉沼上午阴生。

东家树影屏间绿,北涧泉声云外清。

屐齿乍临惊梦破,苔痕新长与阶平。

汉庭侍从今虚旷,不是文园懒送迎。

(0)

张膳部席上

官舍回深巷,频来识苑墙。

缓吟春草秀,静语晚卮香。

沙柳初藏鹊,溪云复满堂。

官桥红烛散,惊动宿鸳鸯。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