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丧嬴秦后,传经属汉儒。
天人初召对,伊吕此为徒。
列国诸侯相,中朝子大夫。
究寻灾异理,时论却为愚。
道丧嬴秦后,传经属汉儒。
天人初召对,伊吕此为徒。
列国诸侯相,中朝子大夫。
究寻灾异理,时论却为愚。
这首诗描绘了董仲舒在汉代传承儒家经典的场景,以及他与当时政治人物的互动。诗中提到“道丧嬴秦后”,意味着在秦朝灭亡之后,道德和文化传统似乎陷入了一段低谷。然而,汉朝的建立带来了新的希望,儒家经典得以传承。
“传经属汉儒”表明董仲舒作为汉代儒家学者的重要角色,承担着传播和解释儒家经典的重任。“天人初召对,伊吕此为徒”暗示董仲舒与天子初次对话,他的思想与伊尹、吕尚(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并列,显示了他在政治和哲学领域的影响力。
“列国诸侯相,中朝子大夫”描述了董仲舒与当时政治高层的密切关系,他不仅影响了地方诸侯,也参与了中央政府的决策,成为子大夫级别的官员。这反映了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究寻灾异理,时论却为愚”表达了董仲舒深入研究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并试图通过这些研究来指导社会和政治决策。然而,在当时,这种追求可能被视为愚蠢或不切实际,体现了他对传统智慧的坚持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董仲舒的故事,展现了儒家思想在汉代的复兴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