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群嚣息,微吟夜已央。
閒心常自照,虚室暗生光。
凉月明逾静,秋花淡转香。
此时谁共语,帘影上书床。
坐久群嚣息,微吟夜已央。
閒心常自照,虚室暗生光。
凉月明逾静,秋花淡转香。
此时谁共语,帘影上书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和谐。首句“坐久群嚣息”写出了诗人长时间静坐后,周围喧嚣逐渐平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氛围。接着,“微吟夜已央”则点明时间已至深夜,诗人轻声吟诵,似乎在与内心深处的声音对话。
“閒心常自照,虚室暗生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的心灵如同明亮的灯塔,在寂静的夜晚照亮了四周,即使是在空荡的室内,也仿佛有了一种内在的光芒。这种光芒并非外在的灯火,而是源自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凉月明逾静,秋花淡转香”描绘了月色与花香在夜晚的特殊表现,凉爽的月光更加凸显了夜晚的宁静,而淡雅的秋花则在微风中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些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此时谁共语,帘影上书床”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孤独与思考。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或许在与自己对话,也可能在思考人生、宇宙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帘影映照在书床上,既是物理上的映射,也是心灵的投射,象征着诗人与书籍、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寻求自我理解与成长的精神状态。
天生万物俱森罗,诗人于梅诗独多。
不言成蹊桃与李,何敢当此不类歌。
由来画中有新诗,俞君造次以笔追。
浑然莫知诗画异,手与心犹不自知。
红杏花开惊羯鼓,虞美草认歌声舞。
笔能招此玉梅梦,花非解语如欲语。
我生身世两茫茫,独与此花交分长。
书窗有月半弄影,山驿无风远有香。
溪流落英送我别,谁念孤芳增皎洁。
此时我有万斛愁,吹断参差山石裂。
吴霜忽点双鬓华,故人各在天一涯。
南望一枝书断绝,临风不复三叹嗟。
天花何曾著禅定,百忧炼心澄古井。
世有铁心石肠人,举似我诗应首肯。
尧舜去已远,稷契不重来。
周流天上地下,我马亦悠哉。
君向云中独立,知与何人相俟,孔盖逐风回。
长忆目成处,却苦别离催。被明月,佩宝璐,冠崔嵬。
可怜幼好奇服,年老在尘埃。
天地与吾同性,日月与吾同命,何事有馀哀。
故国空乔木,野鹿上高台。
凤麟敢谓皇家无,如公自合应时须。
胡为返驾竹洲隐,只与高堂素壁成画图。
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
称家菽水欢有馀,每日乃得见颜色。
大儿三十心力到,租税免教官吏逼。
小儿十五天资敏,火耕水耨云未克。
竹林茅屋谩读书,我正不蒙稽古力。
请言竹洲胜,蕖筱相因依。
红蕖未妨晚色静,翠筱解过凉阴稀。
渔童樵青足驱使,夜深醉和风雨归。
梦中突兀长堤横,忽觉单骑游边城。
擒胡已决千里外,邯郸一枕空峥嵘。
闲来静观宛殊昨,却怜蒲团坐日落。
偶见始画天地心,从此鸢飞共鱼跃。
向来天地本来闲,猎夫见鹿不见山。
不然堤下寒流自太古,何人曾作沂水看。
前日从公洲上语,茯苓期我能同煮。
未容只作竹洲翁,属闻汉诏求伊吕。
《访吴安抚命赋诗竹洲中有静香亭长堤静观斋舞雩亭》【宋·汪莘】凤麟敢谓皇家无,如公自合应时须。胡为返驾竹洲隐,只与高堂素壁成画图。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称家菽水欢有馀,每日乃得见颜色。大儿三十心力到,租税免教官吏逼。小儿十五天资敏,火耕水耨云未克。竹林茅屋谩读书,我正不蒙稽古力。请言竹洲胜,蕖筱相因依。红蕖未妨晚色静,翠筱解过凉阴稀。渔童樵青足驱使,夜深醉和风雨归。梦中突兀长堤横,忽觉单骑游边城。擒胡已决千里外,邯郸一枕空峥嵘。闲来静观宛殊昨,却怜蒲团坐日落。偶见始画天地心,从此鸢飞共鱼跃。向来天地本来闲,猎夫见鹿不见山。不然堤下寒流自太古,何人曾作沂水看。前日从公洲上语,茯苓期我能同煮。未容只作竹洲翁,属闻汉诏求伊吕。
https://shici.929r.com/shici/DXVuU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