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欲下山,月出山更好。
愿侍太清人,乘月恣幽讨。
夕阳欲下山,月出山更好。
愿侍太清人,乘月恣幽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首句“夕阳欲下山”,以夕阳西下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即将结束的氛围,预示着夜晚的来临。接着,“月出山更好”一句,通过月亮从山后升起,不仅带来了新的光明,也暗示了新希望的开始,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愿侍太清人,乘月恣幽讨。”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之人的向往,希望能在月光的指引下,深入探索幽静的世界,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种对超越世俗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具有浓厚的诗意和哲学意味。
溪云冥冥溪雨急,长空倒垂溪水立。
凌乱春潮万壑摇,低迷暮霭千林湿。
余生雅有沧洲适,曾拥孤蓬听萧瑟。
梦断红尘二十年,江湖独往兴依然。
偶拈秃笔扫东绢,便觉吴淞落并剪。
金君家住云水乡,朝烟暮雨对林堂。
若为老去厌真迹,翻爱狂夫洒狂墨。
就中妙解谁应识,万里云烟开素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