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虽荒可更营,归来因得课樵青。
岩栖宁著高低屐,世路怕过长短亭。
厚禄故人新枉句,高山流水旧知听。
案头展卷勤收拾,却恐天官敕六丁。
三径虽荒可更营,归来因得课樵青。
岩栖宁著高低屐,世路怕过长短亭。
厚禄故人新枉句,高山流水旧知听。
案头展卷勤收拾,却恐天官敕六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的作品,名为《德久寄南游诗卷内和丁字韵凡九因次韵寄酬》。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南游的思念与回应,同时也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道路的避讳。
首联“三径虽荒可更营,归来因得课樵青”描绘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即使现有的居所荒废,也愿意重新营造,期待着归来后能有闲暇时间教导樵夫,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颔联“岩栖宁著高低屐,世路怕过长短亭”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宁愿在山岩间生活,穿着适合攀爬的鞋子,也不愿涉足尘世的繁杂道路,表现出对世俗社会的疏离感。
颈联“厚禄故人新枉句,高山流水旧知听”则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怀念,即便对方因为高官厚禄而忙碌,但诗人依然记得他们曾经共享的高山流水之乐,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尾联“案头展卷勤收拾,却恐天官敕六丁”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墨生活的珍惜与敬畏,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于整理书卷,担心有一天会受到天官的召唤,暗示了对文学创作的重视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世俗社会的疏离感和对未知命运的忧虑,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唐人画竹钩填廓,北宋文苏乃用墨。
此幅金泥写玄绡,觺觺箨龙叹奇绝。
万历到今三百年,作者滩隐今飞仙。
蜡缄纸裹走山海,远随贡使来朝天。
中朝翰林诗苍古,远人持画代艇脯。
桂苑春耕笔未枯,延陵知乐来观鲁。
独恨当年惜袜材,不扫寒梢万尺许。
三韩画竹用中法,因知诗亦同机括。
君诗清瘦学孟郊,正如孤箭坼琼甲。
面壁苦吟至夜分,定闻苍玉相摩戛。
元蝉洁而饿,蜣螂秽而饱。
苟念嘑蹴羞,犹谓饿死小。
何况劫火人间烧,故宫离黍愁萧条。
何地可挂箕山瓢,何路可吹吴门箫。
侏儒侏儒亦孔丑,尔曹饱死竟何有。
夷齐结队下山中,巢许争先迎马首。
眼前突兀惟有孙登之高台,嵇康死后无人来。
芒鞋竹杖偶此过,划然长啸山为开。
千仞山,三尺土,饿夫之骨香千古。
谁其题者孙徵君,至今字字龙蛇舞。
我欲拜其墓,惜无介山田。
我欲吊其魂,惜无雍门弦。
但觉饿夫赫然在,生气凛凛干云天。
呜呼,先生竟以一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