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歌行二首·其一》
《长歌行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寒日照旸谷,渐中光乃舒。

光舒寒色敛,万物承欢娱。

日入松景促,猋风集吾庐。

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

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

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

(0)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日出日落、气候变化为引子,探讨了人生的道理和道德的坚守。诗人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寓意人生也有其规律与变化,强调了“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的观点,即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人生亦然。

接着,诗人将话题转向个人修养与道德选择,提出“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意指普通人难以始终如一地保持高尚品德,而贤能之士则能在初始时就谨慎行事。这反映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强调内心的道德准则不应随外界环境或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即使面对权力与宠爱,也应保持清正廉洁,不受外界影响。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表达了对承诺与责任的重视,无论生死,都应坚守自己的誓言与初心。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引用历史典故,说明真正的领袖或智者,其影响力远超单纯的惩罚,如周公通过感化而非直接惩罚来实现治理,体现了以德服人的智慧。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则感叹年轻一代未能理解前辈的教诲,金縢(古代封存重要文书的竹简)虽存,却无人开启,暗含对后人缺乏领悟与传承的忧虑。

最后,“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强调忠诚与奸佞的本质在于个人内心,无需外界评价来判断,体现了对个人道德自觉的强调。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指出荣华与衰败是自然规律,如同江河湖海的潮起潮落,无法人为控制,暗示人生起伏也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表明无论昼夜、冷暖,都应顺其自然,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态度。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总结道,个人的名声与成就应由天下人评判,但内心的真实与道德不应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引申出对人生哲理、道德修养、个人责任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与道德追求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闺情集古·其七

天上人间两渺茫,天涯一望断人肠。

多情不似无情好,尘梦那知鹤梦长。

沧海客归珠送泪,坠楼人去骨犹香。

人生自古谁无死,烈烈轰轰做一场。

(0)

送张夫人还楚

满船箫鼓夕阳中,顷刻云山即万重。

清泪下同三峡水,绪怀叠作九疑峰。

今从跃鲤桥边别,后向华胥国里逢。

挥手挂帆天际外,深闺何处问行踪。

(0)

杨花

江北江南路欲迷,回风轻态更依稀。

雨晴炀帝宫前见,春晚陶潜门外飞。

惜别有情还傍马,恼人无力故沾衣。

飘零切莫随流水,化作浮萍何处归。

(0)

有赠

凄凉淮海上,一饭进王孙。

龙种无人识,天潢几派存。

浮云迷紫极,蔓草失朱门。

珍重神明胄,风尘莫受恩。

(0)

割股操

为母刲股,母啖而甘,母则不苦。

母啖不甘,儿将以肉为脯。儿肉幸鲜,儿心则腐。

一死可救母兮,儿身以之。一脔之肉,儿安忍辞。

(0)

静斋

高人尚幽独,卜筑淡无营。

道在贫何病,心闲梦亦清。

山光当镜落,草色入帘青。

仰止巢由者,千秋垂令名。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