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停跸忆松醪,开卷如亲书兴豪。
大令漫教誇裹铁,曹郎差可拟持螯。
文章烂岂惊徽纆,拄杖投仍起续骚。
雪浪斋前重俯仰,髯翁曾此一挥毫。
中山停跸忆松醪,开卷如亲书兴豪。
大令漫教誇裹铁,曹郎差可拟持螯。
文章烂岂惊徽纆,拄杖投仍起续骚。
雪浪斋前重俯仰,髯翁曾此一挥毫。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对苏轼《中山松醪赋》真迹卷的题咏。诗中充满了对苏轼作品的赞赏与敬意。
首句“中山停跸忆松醪”,描绘了诗人驻足于中山之地,回忆起苏轼所作的《松醪赋》,表达了对苏轼作品的深深怀念。接下来的“开卷如亲书兴豪”,则形容打开画卷时,仿佛直接面对苏轼的笔墨,感受到其创作时的激情与豪迈。
“大令漫教誇裹铁,曹郎差可拟持螯”两句,运用典故,将苏轼与古代文人进行对比,赞美苏轼的才华横溢,如同裹铁的大令和持螯的曹郎一样,各有千秋,但苏轼的风采更为独特。
“文章烂岂惊徽纆,拄杖投仍起续骚”进一步赞扬苏轼的文章深邃而富有力量,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创作的热情,如同拄杖之人仍能继续吟诵《离骚》一般坚韧不拔。
最后,“雪浪斋前重俯仰,髯翁曾此一挥毫”则以雪浪斋为背景,想象苏轼在此挥毫泼墨的情景,表达了对苏轼艺术成就的深切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作品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颂,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