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江南路欲迷,回风轻态更依稀。
雨晴炀帝宫前见,春晚陶潜门外飞。
惜别有情还傍马,恼人无力故沾衣。
飘零切莫随流水,化作浮萍何处归。
江北江南路欲迷,回风轻态更依稀。
雨晴炀帝宫前见,春晚陶潜门外飞。
惜别有情还傍马,恼人无力故沾衣。
飘零切莫随流水,化作浮萍何处归。
这首《杨花》诗,由明代女诗人谢五娘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花在春日里的飘逸与哀愁。
首句“江北江南路欲迷”,开篇即以杨花的飘忽不定,引出其行踪无定的特点,仿佛杨花在江南江北之间徘徊,难以寻觅其确切位置,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氛围。
“回风轻态更依稀”一句,进一步描写了杨花在微风中的轻盈姿态,它们在空中轻轻摇曳,时隐时现,如同梦境一般,给人以飘渺之感。
“雨晴炀帝宫前见,春晚陶潜门外飞”两句,将杨花与历史人物相联系,通过“雨晴”、“春晚”这样的季节变化,以及“炀帝宫”、“陶潜门”这样的地点,赋予了杨花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不仅展现了杨花随季节而动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惜别有情还傍马,恼人无力故沾衣”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杨花的深情。杨花在分别之时,似乎带着不舍之情环绕在行人的马旁,又因无力抵抗风的吹拂,无奈地沾湿了行人的衣裳,表达了诗人对杨花既怜爱又无奈的情感。
最后,“飘零切莫随流水,化作浮萍何处归”两句,以杨花的最终命运为结,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杨花虽美丽,却终将随波逐流,化为浮萍,不知归宿何方。这不仅是对杨花命运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杨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哀愁,也蕴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深刻感悟。
白莲生清池,至洁尘不污。
当时取名社,亦以清净故。
乐国初无有,莽莽果何处。
陶公寄醉乡,盖深得其趣。
公何挽不入,谢何推不去。
远师信高识,心杂固不取。
盗循彼何人,一见乃深许。
士固未易知,身名期岁暮。
遗风惊千祀,流落见缃素。
永怀名山游,乐与善人遇。
匡庐青拂天,江水日东骛。
我将解世缠,已办登山具。
载酒酹渊明,问津桃源路。
竹风清如水,浣我尘埃颜。
老禅贫无锥,小破蔬笋悭。
短辕下鸱夷,共此半日闲。
住笔讯莺燕,把杯属江山。
老夫病止饮,苦语涩莫删。
揆予郊岛寒,著君季孟间。
江柳未遽折,园花且同攀。
后夜短亭梦,漫寄东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