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青山路,行来岂畏深。
花间惜春暮,云际惬幽寻。
峭石回峦秀,长松夹陛阴。
金河流梵处,非复属支林。
不尽青山路,行来岂畏深。
花间惜春暮,云际惬幽寻。
峭石回峦秀,长松夹陛阴。
金河流梵处,非复属支林。
这首诗描绘了天池旧寺周围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不尽青山路”,以“不尽”二字开篇,营造出山势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象,引人入胜。接着“行来岂畏深”,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道路艰险也无所畏惧。
“花间惜春暮,云际惬幽寻。”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花儿在花间绽放,春光将尽,诗人却在云际寻找那份幽静与宁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峭石回峦秀,长松夹陛阴。”进一步展现了山中景致的雄伟与清幽,峭立的岩石与回环的山峦相映成趣,长松掩映着道路两侧,为这静谧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神秘感。
最后,“金河流梵处,非复属支林。”金流可能是指清澈的溪水或阳光洒在水面的金色光芒,梵处则指寺庙所在之地,暗示这里远离尘嚣,属于心灵的净土。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静,也寄托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天池旧寺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孤灯残照,正乱钟敲动,五更时候。
白发孀亲魂欲绝,枕上衰颜非旧。
薄命儿家,慈袅未及,血泪空黏袖。
徘徊顾影,从兹心绪灰透。
寻思夜夜挑梭,零针断线,往事归何有。
三十馀年缘分尽,多少不堪回首。
此后凄凉,寒衾蔬水,却共谁消受。
香焚一炷,苍天肯否相佑。
万里沧溟气,被西风,吹来诗思,盘旋胸底。
海上钟期今不作,魂梦无端悲喜。
直要把,古人唤起,身后浮名谁得失,看床头,美酒能馀几,粳稻熟,蟹肥矣。
团脐九日真腴美,任人闲,江瑶海错,无斯风味。
展转不辞煎炙苦,枉负横行一世,问谁是,此生知己。
独有清狂莲幕客,手双螯,赞得香生齿,应值得,为伊死。
冷冷清清夜,想年来,依依切切,绵情絮话。
小病闲愁清到骨,记得晚妆初卸。
灯影畔,玉钗低亚,几度闲游成底事,被双栖,燕子喃喃骂,春讯杳,月轮下。
当时鸾镜留遗挂,不堤防,轻怜慢惜,红飘绿谢。
今日一尊花下祝,稽首慈云佛驾,只顾与,春烟并化。
侬是伤心惊弹鸟,向空房,想起魂儿怕,幽梦警,远钟罢。
篆烟霏,花影度,楼外警钟鼓。
小别经春,丝柳湿残雨。似他旧恨新愁,千条万绪。
教说也,从何说与。
暗中觑,无意触了微嗔,盈盈复欢语。眉眼分明。
汝辈小儿女,不须掩镜私啼,牵花暗诉,被明月,笑人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