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阮郎归.耒阳道中》
《阮郎归.耒阳道中》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0)
注释
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
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
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
鞍马尘:指驰骋战马。
憔悴:指衰老。
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
身:自己。
翻译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感伤的乡村画面。"山前灯火欲黄昏",以傍晚时分山脚下的点点灯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山头来去云"则暗示了时光流转,增添了些许飘渺与变化。"鹧鸪声里数家村",鹧鸪的啼鸣声穿插在村庄之间,显得孤独而富有乡愁。

"潇湘逢故人",词人在此意外地遇见了旧友,这无疑为画面带来一丝惊喜和温暖。然而,接下来的"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通过描绘自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和驰骋疆场的形象,与如今的"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形成鲜明对比。词人感叹岁月流逝,曾经的豪情壮志已成过往,如今的自己满面沧桑,只能借《招魂》这样的作品抒发内心感慨,表达了对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景起,以情结,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词人从少年到老年的转变,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沉反思。辛弃疾的词作一贯豪放激昂,此篇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体现了他丰富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对雪

有雾光殊惨,无风势转豪。

形攲天已近,气积地还高。

上下何其别,周回任所遭。

虚缘诗悄悄,幻灭酒陶陶。

(0)

岁晚

岁晚家何在,冰溪怀玉山。

雪梅香汎汎,霜树色斑斑。

村酒相招唤,田歌自往还。

白头搔更懒,今识市朝间。

(0)

尹子潜送蕨

老来为腹不为目,薄饭盘蔬亦云足。

成年准拟薇蕨甜,那计人间有粱肉。

二月三月春已深,灵山土肥皆去寻。

长茎短刺挂萝檐,出市不直三数金。

随流扬波净挼洗,芼以姜盐付铛耳。

生柴带叶旋抽添,糟莩旷沈时染指。

晨光破甑炊浮浮,稻香菜软吾何忧。

人可以食鲜知味,请听以气专致柔。

(0)

正月五日读东坡和斜川诗于霞山

有酒勿惮饮,触事醉则休。

风物既闲美,何为不来游。

斜川眇千载,渊明岂常流。

疏年记时日,依湍对鲂鸥。

偶然值邻曲,崎岖想经丘。

吾生亦老矣,怀古谁与俦。

但笑勿悲鸣,百句无一酬。

兹辰过霞山,又可绝口不。

却怪和陶者,儋崖圣同忧。

遥遥二子心,妙处未易求。

(0)

雨中杂兴·其五

枯禅未离喧,随俗或安雅。

翻覆大化中,谁是长年者。

同光须臾期,尘埃野马也。

风亭木叶下,村村又秋社。

(0)

杂兴·其三

云雷布凉雨,早稻叶翻翻。

携锄走畦町,惜水不厌浑。

吾方卧涧壑,人奚识丘园。

望岁可以饱,高歌诵虞轩。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