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染髓换霜肤,血滴灵芸凝玉壶。
莫讶施朱教太赤,入时学得牡丹图。
红蓝染髓换霜肤,血滴灵芸凝玉壶。
莫讶施朱教太赤,入时学得牡丹图。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以胭脂梅为题,通过对梅花颜色的细致描绘,展现出诗人对梅花独特魅力的欣赏。"红蓝染髓换霜肤",运用比喻手法,形容梅花花瓣经过染色仿佛从内部透出霜白的肌肤,暗示了梅花的娇嫩与纯净。"血滴灵芸凝玉壶",将梅花比喻为灵芸(一种珍贵的植物)凝结成的玉壶,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娇艳和不凡气质。
"莫讶施朱教太赤",诗人提醒读者不要惊讶于梅花的鲜艳红色,认为这是恰到好处的装饰,如同精心绘制的牡丹图一般,富有艺术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比喻,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内在的高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审美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