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后周三主》
《后周三主》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寘]韵

禁声冲主积难平,东庑血刃驰专使。

汉主劳军遂不还,侍中此行何容易。

将士终为刘氏仇,黄旗始立周人帜。

三年美政不胜书,百官封事皆留意。

所求百世帝王师,岂爱四方亡国器。

在民犹己何用钱,养子如荣真得嗣。

高平破汉骄将除,六合摧唐疲卒跂。

大朝能令小朝羞,雄州改置幽州悸。

武功烈烈文教成,远望近趋归一辔。

加彼数年轶汉唐,岂惟五代君十二。

殿前点简尔为谁,欺人孤寡移天位。

恭帝犹存开宝年,雒阳六庙应无坠。

(0)
鉴赏

这首诗《后周三主》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通过历史典故和虚构的情节,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

诗中以“禁声冲主积难平”开篇,描绘了主人公面对复杂局势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激烈与复杂。接着,“东庑血刃驰专使”一句,可能暗指某位使者在东边的行动引发了流血事件,进一步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汉主劳军遂不还”描述了汉主因某种原因未能返回,可能涉及军事行动或政治决策的深远影响。“侍中此行何容易”则表达了侍从中执行任务的艰难与风险,凸显了权力运作背后的不易。

“将士终为刘氏仇,黄旗始立周人帜”两句,可能是在探讨不同势力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其中“刘氏”与“周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政治阵营或历史时期,暗示了历史进程中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三年美政不胜书,百官封事皆留意”强调了良好的政治治理与官员们的关注,可能是在赞扬某位统治者的政策与作为,同时也反映了官僚体系在维护政治稳定中的作用。

“所求百世帝王师,岂爱四方亡国器”表达了对理想政治领袖的渴望与对失败政权的批判,强调了道德与智慧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

“在民犹己何用钱,养子如荣真得嗣”可能是在讨论民生与政治的关系,以及领导者对待百姓的态度,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高平破汉骄将除,六合摧唐疲卒跂”、“大朝能令小朝羞,雄州改置幽州悸”等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洞察与反思,以及对权力更迭的深刻理解。

“武功烈烈文教成,远望近趋归一辔”可能是在赞美通过武力与文化手段实现的统一与和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加彼数年轶汉唐,岂惟五代君十二”表达了对历史发展的期待与对超越传统成就的追求。

最后,“殿前点简尔为谁,欺人孤寡移天位”可能是在批评某些人利用权势欺压无辜,颠覆正常秩序的行为,强调了正义与道德的重要性。

“恭帝犹存开宝年,雒阳六庙应无坠”可能是在感慨历史的延续与传承,即使在动荡时期,国家的根基与文化传统仍能保持稳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与象征,展现了作者对权力、道德、历史进程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秩序的追求。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浣溪沙

竹送秋声入小窗。香迷夜色暗牙床。

小屏风掩烛花长。

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

画桥露月冷鸳鸯。

(0)

阮郎归·其二

雨馀烟草弄春柔。芳郊翠欲流。暖风时转柳花球。

晴光烂不收。红尽处,绿新稠。秾华只暂留。

却应留下等闲愁。令人双鬓秋。

(0)

玉楼春·其五定空寺赏梅

蕊珠宫里三千女。滴粉为春尘不住。

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

一枝谁寄长安去。想得韶光能几许。

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

(0)

送遐举解德清县章

吏最年来三再书,野梅官柳映归途。

不容车下牛将犊,犹说桑间雉领雏。

万里摩霄看鹄举,一城卧辙作儿呱。

东邻病骨谁料理,十驾相追肯少须。

(0)

师文莫君以仆治东园甚力官满且去为赋诗以道眷然之意次韵奉答

小桃繁杏何须论,只要池边竹半林。

不养凫鹥怜渌净,苦留风月伴清深。

后人来荫十围木,故老看移一亩阴。

分付庭梅管春色,长官情味此花心。

(0)

宿尊胜庵二首呈谦之·其二

阵阵山风递雨来,夜深飘损满庭梅。

未应一等成摇落,知有人家花未开。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