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雨晴初。凉浸阶除。不闻山鸟劝提壶。
紫豆花残红蓼瘦,秋影模糊。灯语琐窗虚。
十斛明珠。寂寥人境慰情无。
门外长桥桥下水,曾照罗敷。
月上雨晴初。凉浸阶除。不闻山鸟劝提壶。
紫豆花残红蓼瘦,秋影模糊。灯语琐窗虚。
十斛明珠。寂寥人境慰情无。
门外长桥桥下水,曾照罗敷。
这首《浪淘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雨后的静谧景象。开篇“月上雨晴初”,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的变化,月光洒在雨后初晴的地面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凉浸阶除”一句,通过“凉”字,不仅描绘了空气的温度变化,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凉舒适,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凉爽宜人的夜晚场景。
接下来,“不闻山鸟劝提壶”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山鸟拟作劝酒之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雨后山林的寂静,以及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此处的“提壶”并非实指饮酒器具,而是借用了古代文人饮酒时的习俗,以增加诗意和画面感。
“紫豆花残红蓼瘦,秋影模糊”两句,通过“紫豆花”、“红蓼”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色彩与景象,同时“残”、“瘦”二字则暗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界的凋零与变化,而“秋影模糊”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朦胧美,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意境美。
“灯语琐窗虚”一句,将灯光比作话语,在空荡的窗前轻声细语,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寄托。
最后,“十斛明珠”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情感的珍贵与难以衡量,表达了即使在人迹罕至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与满足。而“门外长桥桥下水,曾照罗敷”则以典故引入,暗喻了美好情感的永恒与不朽,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整体而言,这首《浪淘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