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偏于夜,见闻喜独真。
峰低山献月,舟小水亲人。
久与江湖熟,微知昼夜因。
聊从逝者意,此际證閒身。
定性偏于夜,见闻喜独真。
峰低山献月,舟小水亲人。
久与江湖熟,微知昼夜因。
聊从逝者意,此际證閒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桐庐江中,静坐船头所见所感的场景。首句“定性偏于夜”,点出诗人选择在夜晚静坐,暗示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见闻喜独真”表达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真切感受,流露出一种独享自然之美的喜悦。
“峰低山献月,舟小水亲人”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洒在低矮山峰上的景象,以及小舟在水中轻轻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和谐而亲近的氛围。这里“山献月”和“水亲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久与江湖熟,微知昼夜因”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生活在江湖间,对自然界的日夜更替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里的“熟”字,不仅指时间的长久,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交流。
最后,“聊从逝者意,此际證閒身”两句,诗人借由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在这一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通过“逝者”和“閒身”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解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垂弧纪节,正尧天日永,蓂飞双绿。
岳渎钟灵来瑞世,孕出精神冰玉。
九曲溪山,一船烟雨,物外谁拘束。
钓头香饵,只愁牵动周卜。
好是红藕池边,双房毓秀,瑞霭浮昆轴。
记得君家流庆远,几见祥开陆续。
来岁花时,西湖十里,叶映恩袍绿。
竹林小阮,不妨傍借馀馥。
箫鼓阗街巷,锦绣裹山川。
夜来南极,闪闪光射泰阶躔。
陡觉佳祥翕集,听得闾阎笑道,蓬岛降真仙。
香满琴堂里,人在洞壶天。斟凿落,歌窈窕,舞蹁跹。
重阳虽近,莫把萸菊玷华筵。
菲礼岂能祝寿,自有仙桃满院,一实数千年。
早晚朝元会,苍鬓映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