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烧入云端,连山照暮寒。
隐峰霞欲烂,衔岭月初残。
明灭缘风度,苍茫隔水看。
因思关塞地,烽燧若为安。
冬烧入云端,连山照暮寒。
隐峰霞欲烂,衔岭月初残。
明灭缘风度,苍茫隔水看。
因思关塞地,烽燧若为安。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野外之火映照山峦,直至云端的壮丽景象。诗人以“冬烧入云端,连山照暮寒”开篇,巧妙地将冬日的寒冷与野外之火的温暖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冷峻又热烈的氛围。接着,“隐峰霞欲烂,衔岭月初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火烧云霞与月影交相辉映的瑰丽画面,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明灭缘风度,苍茫隔水看”则描绘了火光在风中摇曳不定,远观时只见一片苍茫景象,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空间感。最后,“因思关塞地,烽燧若为安”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边关之地的安全问题,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深深忧虑,使得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沉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姑苏台南阊阖开,姑苏台北鸿雁来。
春花秋月几时好,步屧寻香去如扫。
冤胥愤血空海潮,老濞妖妆又烟草。
少年为客谁我令,千里汝犹谈一经。
黄龙挟舟夜有雨,白虎司剑天无星。
山中昌蒲十二节,未肯落尽青头发。
姑苏台上愁杀人,身在句吴望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