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意象,通过对比和反复,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独钟与喜爱。
首句“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中,“羔裘”指的是用羊皮制成的衣服或装饰,“豹袪”则是用豹皮做的衣袖。诗人通过这些豪华的装饰来强调自己的爱好和喜悦之情。“自我人居居”表达了诗人的满足和享受,重复“居居”字增添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感。
第二句“岂无他人,维子之故”则是对上一句的解释或补充。这里的“岂无他人”询问是否有其他的人拥有这些美好,“维子之故”强调了诗人个人喜好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给予自己愉悦和满足。
下两句“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与前面相呼应,但在语气上有所变化。“究究”字重复增强了诗人的探寻和享受之情,而“维子之好”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整首诗通过反复的结构,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生活美好细节的追求,也体现出《诗经》中常见的质朴而真挚的情感表达。
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
幕中无事惟须饮,即是连镳向阙时。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还随蹑凫骑,来访驭风襟。
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
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倾春酒三五杯。
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