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樵南望即南樵,苍翠相连似不遥。
乱著峰眉深浅色,争飞瀑布短长条。
曾从玉女窥明镜,亦上麻姑弄紫箫。
多谢白云情太甚,飞来一片屡相要。
东樵南望即南樵,苍翠相连似不遥。
乱著峰眉深浅色,争飞瀑布短长条。
曾从玉女窥明镜,亦上麻姑弄紫箫。
多谢白云情太甚,飞来一片屡相要。
这首诗描绘了对罗浮山的远眺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峦的苍翠与瀑布的动态美。首句“东樵南望即南樵”,点明了眺望的方向和对象,仿佛在东方的山林中就能看到南方的山峦,营造出一种近在咫尺的视觉效果。接着,“苍翠相连似不遥”一句,通过“苍翠”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山色的浓重与生机勃勃,而“不遥”则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亲近感。
“乱著峰眉深浅色,争飞瀑布短长条”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比作有着深浅不同颜色的眉毛,瀑布则像是在空中竞相飞舞的长短不一的线条,形象地展示了山川的壮丽与瀑布的动态美。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曾从玉女窥明镜,亦上麻姑弄紫箫”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角色,如玉女、麻姑,以及她们所使用的物品——明镜与紫箫,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神秘感。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最后,“多谢白云情太甚,飞来一片屡相要”两句,以白云作为抒情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白云频繁造访的感激之情。这里的“情太甚”既是对白云频繁来访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江东故人半零落,江头石郎泪双阁。
三丧未葬家苦贫,举世今无魏州郭。
睢阳范郎方少年,相看不语意茫然。
江舟载麦五百斛,挥手付之如一钱。
归来侍立庭闱畔,白发闻之为一莞。
亦知父子本同心,若待庭趋嗟已晚。
君不见庆州饥民曾告荒,使君自发常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