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门诸友多登第,云路嗟君后着鞭。
谁识丰城流落剑,龙光遥射斗牛边。
同门诸友多登第,云路嗟君后着鞭。
谁识丰城流落剑,龙光遥射斗牛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贯对友人吴经的赠别之作,充满了对友人未来前程的期许与鼓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深沉的关怀。
首句“同门诸友多登第”,开篇即点出友人所在的环境——同门学友中多数已取得功名,暗示了吴经在学业或科举上的成就还未达到同辈的平均水平。接着,“云路嗟君后着鞭”一句,以“云路”喻指仕途之路,表达了对吴经在追求功名道路上稍显迟缓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其未来的勉励之意,希望他能加快步伐,赶上同门的其他学友。
“谁识丰城流落剑,龙光遥射斗牛边”两句,运用了“丰城流落剑”的典故,相传古代有一把宝剑被埋于丰城地下,后来被发现时,剑光直射斗牛星宿之间。这里借以比喻吴经虽暂时未能显赫,但其才华与潜力犹如被埋没的宝剑,终有一天会光芒四射,照亮自己的前程。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既表达了对吴经才能的肯定,也寄托了对其未来辉煌成就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人才成长过程中的理解与期待,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美好祝愿。
朝出北门道,后车何轰轰。
顾皆我亲友,送我胡中行。
置酒古寺堂,劝酌纷纵横。
饮阑视四坐,悄若意弗平。
试问坐上客,客言安敢承。
谓我自慷慨,固无儿女情。
幸当无事时,奚忽为北征。
怜我不受辱,往拜单于营。
忧我衰病馀,跋涉万里程。
二者所不堪,奈何谁使令。
我笑谓坐客,我岂徇利名。
仕既不得已,王命方丁宁。
上羞傅介子,下愧苏子卿。
第结匈奴心,以保先帝盟。
惓惓谢亲友,敢辞釂馀觥。
宋德承天序,郊丘必以时。
先期发明诏,戒日具多仪。
閟馆严真祖,清宫谨大祠。
孝思追祖考,禋祀致神祇。
三圣同升侑,群灵罔弗祗。
声文更旧律,鼎鬲列亲规。
礼乐荣观洽,云雷庆泽施。
欢声充有截,盛事极无遗。
皇祚千龄永,成能万世宜。
臣心奚以答,歌颂一毫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