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万灶俯蘋洲,突兀人间百尺楼。
悬榻有心孰冠冕,撰碑无愧已山丘。
欲东栾伯终吾师,豪举平原岂壮游。
赋罢青蝇退无闷,料量诗卷载清秋。
鱼鳞万灶俯蘋洲,突兀人间百尺楼。
悬榻有心孰冠冕,撰碑无愧已山丘。
欲东栾伯终吾师,豪举平原岂壮游。
赋罢青蝇退无闷,料量诗卷载清秋。
这首诗描绘了百花洲上一座高楼的壮观景象,鱼鳞般的炊烟从众多的灶台升起,直入蘋洲的天际,楼阁巍峨,仿佛耸立在人间百尺之上。诗人感慨楼台虽高,但心中挂念的是谁能真正坐拥其上,暗示着对权位的淡泊和对道德文章的自豪。他将自己比作东栾伯的弟子,期待能像平原英雄那样有所作为,而非单纯的壮游。完成诗篇后,诗人自信地认为,即使面对青蝇般的诋毁,也无须烦恼,因为他的诗卷定将承载着清秋般的高洁之气,流传于世。整首诗寓含了诗人的人生追求和文学抱负。
蠢彼鼪鼯,嗟尔何为,敢瞰长淮。
遣诗书元帅,又劳指画,神仙寿日,不放襟怀。
略已三年,可曾一笑,天岂悭吾老子哉。
诸人者,且携将雅颂,留待磨崖。我姑酌彼金罍。
便小醉、宁辞鹦鹉杯。
问今何时也,子其休矣,有如此酒,奚取吾侪。
帝曰不然,政须卿辈,作我长城惟汝谐。
凝望处,见红尘飞骑,捷羽东来。
江南之笋天下奇,春风匆匆催上篱。
秦邮之姜肥胜肉,远莫致之长负腹。
先生一钵同僧居,别有方法供斋蔬。
山房扫地布豆粒,不烦勤荷烟中锄。
手分瀑泉洒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庐。
平明发视玉髯磔,一夜怒长堪水菹。
自亲火候瀹鱼眼,带生芼入晴云碗。
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
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
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