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笋天下奇,春风匆匆催上篱。
秦邮之姜肥胜肉,远莫致之长负腹。
先生一钵同僧居,别有方法供斋蔬。
山房扫地布豆粒,不烦勤荷烟中锄。
手分瀑泉洒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庐。
平明发视玉髯磔,一夜怒长堪水菹。
自亲火候瀹鱼眼,带生芼入晴云碗。
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
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
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
江南之笋天下奇,春风匆匆催上篱。
秦邮之姜肥胜肉,远莫致之长负腹。
先生一钵同僧居,别有方法供斋蔬。
山房扫地布豆粒,不烦勤荷烟中锄。
手分瀑泉洒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庐。
平明发视玉髯磔,一夜怒长堪水菹。
自亲火候瀹鱼眼,带生芼入晴云碗。
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
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
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开篇“江南之笋天下奇,春风匆匆催上篱”勾勒出初春时节,江南特产的竹笋生长迅速,春风促使它们破土而出,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接着“秦邮之姜肥胜肉,远莫致之长负腹”则写出了诗人生活上的自足与满足,秦地所产的生姜肥美,远方来的珍奇食物也因其难得而显得珍贵。
诗人的日常生活亦是充满诗意:“先生一钵同僧居,别有方法供斋蔬。”这里的“先生”指诗人自己,与僧侣一样持简朴之生活,有着自己的园艺方式种植蔬菜。山房中的劳作也是一幅美景:“山房扫地布豆粒,不烦勤荷烟中锄。”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颂扬,诗人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的清贫生活,即便是简单的扫地和浇灌,也显得从容不迫。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一场小巧精致的庭院生活:“手分瀑泉洒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庐。平明发视玉髯磔,一夜怒长堪水菹。”诗人用手分导山间清泉,如同细雨般滋润花木;古旧的瓦片搭建成一个小巧的避风处所,阳光透过其上,照耀着诗人的白髯。再有夜晚时节,一种草本植物(堪水菹)因怒放而长得异常。
烹饪食物的场景同样充满生活情趣:“自亲火候瀹鱼眼,带生芼入晴云碗。”诗人亲自掌管火候,将鱼眼烹煮至熟,然后将带有生芽的蔬菜放入碗中,这些都是对自然食物的尊重和享受。
最后几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令蔬菜的珍视以及生活态度:“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这里写的是对时鲜食物的喜爱与珍惜,每种蔬菜都有其最佳食用时节,诗人对于这些自然恩赐的美味怀有敬意。
结尾处,“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接受,这种清贫自在并非迫不得已,而是出于内心的选择和喜爱。
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
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忆昨离少城,而今异楚蜀。
舍舟复深山,窅窕一林麓。
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
旧疾甘载来,衰年得无足。
死为殊方鬼,头白免短促。
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
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
客堂序节改,具物对羁束。
石暄蕨芽紫,渚秀芦笋绿。
巴莺纷未稀,徼麦早向熟。
悠悠日动江,漠漠春辞木。
台郎选才俊,自顾亦已极。
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
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
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
事业只浊醪,营葺但草屋。
上公有记者,累奏资薄禄。
主忧岂济时,身远弥旷职。
循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
形骸今若是,进退委行色。
《客堂》【唐·杜甫】忆昨离少城,而今异楚蜀。舍舟复深山,窅窕一林麓。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旧疾甘载来,衰年得无足。死为殊方鬼,头白免短促。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客堂序节改,具物对羁束。石暄蕨芽紫,渚秀芦笋绿。巴莺纷未稀,徼麦早向熟。悠悠日动江,漠漠春辞木。台郎选才俊,自顾亦已极。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事业只浊醪,营葺但草屋。上公有记者,累奏资薄禄。主忧岂济时,身远弥旷职。循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形骸今若是,进退委行色。
https://shici.929r.com/shici/VyJEhj.html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
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
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口乾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敩学传遗风。
乃知变化不可穷,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