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谪归天固有程,虚皇还召赴三清。
箫歌近向峰头合,羽驾低临洞口迎。
自换玉衣期上帝,岂关金格注生名。
门人未得随师去,云外空闻好住生。
暂谪归天固有程,虚皇还召赴三清。
箫歌近向峰头合,羽驾低临洞口迎。
自换玉衣期上帝,岂关金格注生名。
门人未得随师去,云外空闻好住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翔的作品,题目为《题金泉山谢自然传后》。诗中充满了道教的色彩和仙境的意象。
“暂谪归天固有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返回天界有一种宿命般的必然性,彰显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虚皇还召赴三清"中的“虚皇”指的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灵,而“三清”则是道教中最为高洁的仙界,这里表明了诗人被召唤至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的"箫歌近向峰头合,羽驾低临洞口迎"描绘了一种仙乐与仙车来迎接的情景,“箫歌”是道教中常用来迎神的乐器,而“羽驾”则是仙人乘坐的轻盈飞行之物,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于仙界到来的热切期待和迷醉般的描绘。
"自换玉衣期上帝,岂关金格注生名"一句中,“玉衣”象征着纯洁无暇,而“上帝”则是至高无上的神灵。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渴望以最为纯净的形态呈现在神灵面前的愿景,以及对于能够在仙界留下名号的期待。
最后,“门人未得随师去,云外空闻好住生”则透露出诗人虽然还未能达到仙境,但仍然能听到来自云端、即仙界传来的美好生活的声音。这两句流露出一种既有所追求又带有一丝落寞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个人对于超脱凡尘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道教修养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无限憧憬。
有客被方袍,合爪前致辞。
不独爱公画,仍复爱公诗。
诗成纵意书,了此一段奇。
世人称三绝,公胡不自知。
我心了不知,晚岁聊嬉嬉。
向来用世心,转首成弃遗。
所嗟闻道晚,倏已双鬓丝。
前贤去已远,来哲未可期。
寓形宇宙间,伥伥欲何之。
愿诲药石言,再拜真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