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何处觅行踪,踏破天台雁荡峰。
脚力尽时消息在,小芙蓉接大芙蓉。
水云何处觅行踪,踏破天台雁荡峰。
脚力尽时消息在,小芙蓉接大芙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觅山水踪迹的旅程,他穿行于天台和雁荡峰之间,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探索精神。"水云何处觅行踪"暗示着诗人行迹不定,如水入云,寻找着隐秘而美丽的风景。"踏破天台雁荡峰"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不畏艰险,遍历名山大川的豪迈气概。
"脚力尽时消息在"表达了在疲惫之际,诗人依然能从自然中获取力量和启示,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两句"小芙蓉接大芙蓉"以芙蓉花比喻连绵起伏的山峦,小芙蓉可能是山间的溪流或小山,大芙蓉则可能指的是主峰,两者相接,构成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行走山水的过程,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是宋代禅宗诗人的典型风格。
衰柳惊风,残荷滴雨,伤心时候。
啾啾四壁,何物添人僝僽。
绕荒阶、直至中宵,霜天分外秋声透。
问西邻寒女,萧条机杼,可曾闻否。奔走。
依人处,向床下相亲,草根漫守。
撩愁惹恨,几日镜中清瘦。
甚娇娥、闭入金笼,枕边唧唧陪寒漏。
细听他、感激哀音,绿鬓宁依旧。
越王台畔,谁把胭脂轻洒。
怪真色生香,乍染出、猩红样,浅深高下。
莫是杜鹃啼血处,痛处士、山妻羽化。
我只虑、无端桃杏,大胆来争声价。笑话。
春工无赖,暪真妆假。
向暖日、凌风开未了,也不顾、北人惊诧。
碎聚花茵浮大白,尽教那、颜如渥赭。
待高髻凭栏,唱罢春风,看他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