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柳惊风,残荷滴雨,伤心时候。
啾啾四壁,何物添人僝僽。
绕荒阶、直至中宵,霜天分外秋声透。
问西邻寒女,萧条机杼,可曾闻否。奔走。
依人处,向床下相亲,草根漫守。
撩愁惹恨,几日镜中清瘦。
甚娇娥、闭入金笼,枕边唧唧陪寒漏。
细听他、感激哀音,绿鬓宁依旧。
衰柳惊风,残荷滴雨,伤心时候。
啾啾四壁,何物添人僝僽。
绕荒阶、直至中宵,霜天分外秋声透。
问西邻寒女,萧条机杼,可曾闻否。奔走。
依人处,向床下相亲,草根漫守。
撩愁惹恨,几日镜中清瘦。
甚娇娥、闭入金笼,枕边唧唧陪寒漏。
细听他、感激哀音,绿鬓宁依旧。
这首《琐窗寒》是清代词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夜景象,通过衰柳、残荷、风雨等自然元素,以及寒女的机杼声,营造出一种孤寂、哀伤的氛围。
开篇“衰柳惊风,残荷滴雨”,以“惊”、“滴”二字生动地描绘了秋风中衰败的柳树和雨打残荷的情景,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衰落。接着,“伤心时候”直接点明了主题,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啾啾四壁,何物添人僝僽”一句,将听觉与情感结合,通过四壁的细微声响,引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愁苦与困扰。“绕荒阶、直至中宵,霜天分外秋声透”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秋声在霜天中显得格外清晰,加重了孤独与哀愁的感受。
“问西邻寒女,萧条机杼,可曾闻否”将视角转向一位西邻的寒女,通过她织布的声音,与外界的寂静形成对比,凸显了她的孤独与辛劳。这里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艰辛,也暗含了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奔走。依人处,向床下相亲,草根漫守”这一句描绘了寒女的生活状态,她或许在为生计奔波,但即便如此,她依然选择与草根相伴,寻找一丝温暖与慰藉。这种坚韧与无奈并存的形象,让人感同身受。
“撩愁惹恨,几日镜中清瘦”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因愁思而日渐消瘦的状态,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甚娇娥、闭入金笼,枕边唧唧陪寒漏”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比喻,将主人公比作被囚禁的女子,表达了对自由与幸福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束缚。
最后,“细听他、感激哀音,绿鬓宁依旧”以细腻的笔触收尾,强调了对哀音的倾听与理解,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呼吁,希望人们能够关注身边的人与事,珍惜当下,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
整体而言,《琐窗寒》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考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自由等主题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
城外高人宅,池开巽水傍。
晴波漾春碧,芳芷发幽香。
燠日舒杨柳,薰风醉海棠。
月华流画阁,花气袭冠裳。
蒲茁齐如剪,荷开艳若妆。
树阴连岸暗,水色映天光。
雨细鱼群戏,风微燕并翔。
日长无一事,林下任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