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棹歌行》
《棹歌行》全文
南北朝 / 萧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

从来入弦管,讵在棹歌前。

(0)
鉴赏

这首《棹歌行》是南朝梁代诗人萧纲所作,描绘了湘川女子以菱歌为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湘川女子在水上生活的独特风情。

首句“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点明了人物背景和生活环境,湘川的自然风光与女子的歌声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扬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描绘了湘川女子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她们利用自然的力量,与风浪共舞,捕捉船只,展现出一种与水亲近、驾驭自如的本领。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则进一步展示了湘川女子与自然界的互动,她们通过牵拉荇菜、折取莲花,与植物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随后,“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湘川女子在劳动中的美丽形象,她们的妆容在水花中显得更加生动,衣物在水中洗涤后焕然一新,更添几分清雅之气。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则描绘了湘川女子洗衣的场景,水流的暂时浑浊与洗涤后色彩的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突出了湘川女子勤劳能干的形象。最后,“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从来入弦管,讵在棹歌前”四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湘川女子的生活与古代名妓赵飞燕、音乐家李延年的故事相联系,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对湘川女子生活情趣的高度赞赏。

整体而言,《棹歌行》通过对湘川女子水上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以及勤劳、智慧、美丽的形象,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萧纲

萧纲
朝代:南北朝   字:世缵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武进)   生辰:503―551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猜你喜欢

仲春经筵

文华春讲集群英,书义经微细讨评。

四海耕桑因所利,万几敕毖省其成。

讵惟守注毋甚解,亦曰尊闻在力行。

内外交修非二事,邻哉思日赞治平。

(0)

淑清院

苔皴松盖荫,石激泉琴鼓。

假山四百年,冈峦郁吞吐。

草木虽未芳,阳和已将煦。

徘徊阅淑清,世界即上古。

墙外市廛声,疑是修月户。

(0)

观通鉴辑览至褚遂良贬潭州事嘉其忠悃辄效其体拟作

元舅与功臣,由来不可诛。

草茅承顾托,宁当惜残躯。

忍视夷姜污,曲从政君诬。

国是太宗创,臣忝召奭徒。

叩首愿还笏,忤旨罪奚逋。

潭州被薄谴,敢曰非其辜。

回首望金门,无言以嗟吁。

(0)

搆虚轩

云轩据别峰,琳宫遥对望。

讶如搆于虚,何殊乾闼状。

因悟四天下,于此应相仿。

藏密弥六合,惟在一卷放。

每每会心殊,因之题壁上。

(0)

绘芳堂

开韶乘气揽山光,休坐书堂玩绘芳。

孚甲纽芽行已至,千红万紫个中藏。

蜃窗且迟丹青采,钿几欣披翰墨香。

若向鲁论究深义,当前境是起予商。

(0)

新春万寿山

过节稍馀暇,新春试赏山。

冻苏土润埒,冰解水溶湾。

四序不相让,一心底是閒。

迥轩俯旷野,于耜廑民间。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