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渔父与谁年,惭愧公来坐榻穿。
问我江门垂钓处,囊里曾无料理钱。
江门渔父与谁年,惭愧公来坐榻穿。
问我江门垂钓处,囊里曾无料理钱。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江门钓濑与湛民泽收管(其三)》描绘了一位渔父的形象,他与岁月共长,生活简朴。"江门渔父与谁年"开篇即点出渔父的孤独和年迈,暗示他的生活可能并不为人所知。"惭愧公来坐榻穿"则表达了他对客人湛民泽来访的惊讶和谦逊,因为湛民泽的到来使他的破旧坐榻显得寒酸。
"问我江门垂钓处"进一步展示了渔父的生活场景,他在江边垂钓,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囊里曾无料理钱"却揭示了他生活的艰辛,尽管身在江边,但连基本的生活费用都难以保障,流露出一种清贫而自得其乐的隐逸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父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情世故的淡然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春归路。弥望细草萋烟,夕阳殷树。
朝来宣武坊南,东风烂漫,花开几处。更延伫。
仍忆梓花飘径,枣林环户。
何人策蹇同游,被花赚取,纱笼好语。
休问唐宫遗事,沈香亭上,环妃仙舞。
千载羽衣霓裳,风云如故。凝香裛露,犹诵青莲句。
萦遐想、回阑深倚,长廊閒步。心逐余春去。
蛮笺未尽,元都怨绪。云织愁千缕。
何况又、匆匆连宵风雨。梵林梦绕,游丝飞絮。
东风无赖,压住西风紧。
此地属谁家,尚突兀、飞楼架蜃。
异乡异客,随例约登高,糕字窘。酒悲奋。
况是潜渊近。故园丛菊,料已抛荒尽。
路指小苏州,为问讯、南湖花隐。
平林浅渚,免得费攀跻,占蟹汛。听鸿阵。
算有吟秋分。